第二編 中國十年夜名園
六、上海豫園
位于上海市中間的黃浦區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東北與老城隍廟、豫園商城相連。它是老城區僅存的明代園林。原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為侍奉其父而建造,取“豫悅老親”之意,故名為“豫園”。園內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湖光瀲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譽。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豫園鳥瞰
(一)建園歷史
豫園是明嘉靖年間潘允端為侍奉其父——明嘉靖年間的尚書潘恩而建造。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允端以舉人應禮部會考落選,萌動建園之念,在上海城廂內城隍廟東南隅(今安仁街東的梧桐路、馬園弄一帶)家宅世春堂西的年夜片菜畦上,“稍稍聚石鑿池,構亭藝竹”,動工造園。嘉靖四包養網 十一年,潘允端出仕外埠,無暇顧及建園,此中說:“垂二十年,屢作屢止,未有成績。”(《豫園記》)萬歷五年(1577),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職回鄉,便集中精神再度經營擴修此園,“每歲耕獲,盡為營治之資”,并聘請園藝名家張南陽擔任設計和疊山。此后,園越辟越年夜,池也越鑿越廣。萬歷末年完工,前后用了近二十年時間。當時豫園總面積約三十余畝。全園布滿亭臺樓閣,曲徑游廊相繞,奇峰異石兀立,沼澤溪流與花樹古木相掩映,規模恢宏,風景旖旎。園內有三穗堂、年夜假假山、鐵獅子、快樓、得月樓、玉玲瓏、積玉水廊、聽濤閣、涵碧樓、內園靜觀年夜廳、古戲臺等亭臺樓閣以及假山、水池等四十余處,設計精緻、布局細膩,以清幽秀麗、玲瓏剔透見長,具有小中見年夜的特點,體現明代江南園林建筑藝術的風格。明代中、后葉正值江南文天然園興盛時期,上海四周私人園林不下數千,而豫園“陸具嶺澗洞壑之勝,水極島灘梁渡之趣”,其風景、布局、規模足與蘇州拙政園、太倉弇山園媲美,公認為“東南名園冠”。
因建園時日久拖,其父潘恩在園剛建成時便亡故包養 ,豫園實際成為潘允端本身退隱享樂之所。潘允包養 端常在園中設宴演戲、請仙扶乩、相面算命、祝壽祭祖、寫曲本、玩蟋蟀、放風箏、買賣古玩字畫等。僧尼、相士、妓女、三教九流以及門客等頻繁收支豫園。由于長期揮霍無度,加上造園耗資,乃至家業式微。潘允端活著時,已靠賣地步、古玩維持。潘允端逝世后,園林日益荒蕪。明末,潘氏豫園一度歸通政司參議張肇林(潘允端孫婿)。清初,豫園幾度易主,園址也被外姓朋分。
康熙初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上海士紳為公共活動之需,購得城隍廟東部地盤2畝余建造廟園(即靈苑,又稱東園,今內園),將豫園幾個廳堂改建為清和書院,堂中供奉松江知府張升衢長生祿位。書院尚未修竣,張升衢遭貶黜,隨即復工。園中亭臺傾圮參半,草滿水池,一些處所成了菜畦,秀麗風景已成一片荒涼。
康熙四十八年上海士紳建造的東園(內園)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一些豪紳巨賈集資購買廟堂北及東南年夜片豫園舊地,恢復當年園林風貌。乾隆四十九年(1784)完工,歷時20余年。因已有“東園”,故謂西邊修復的園林為“西園”。園基廣袤,號稱70余畝,據同治七年(1868)清丈,缺乏37畝。
修復后的西園、東園性質上已非私人花園,成了供城邑士人鄉紳們集會雅玩的寺廟園林包養網 ,但規模布局還按照潘氏豫園,保存了文人宅園明秀雅潔的風貌。原臨荷花池的樂壽堂已頹圮,復建西園時,在舊址上建起形制包養網高峻、華麗寬敞的三穗堂。
道光年間(1821-1850)豫園因年久掉修,當時上海商業則發展較快。上海道遂通令將豫園由各同業公所分擔并作為議事之處,共有21個行業各占一區,自行修葺。鴉片戰爭期間,豫園迭遭破壞:道光二十二年(1842)農歷蒲月十一日,英軍從北門長驅直進,駐扎豫園和城隍廟,司令部設在湖心亭。豫園“風光如洗,泉石無色”。咸豐五年(1855)上海小刀會起義,曾以園內點春堂為城北指揮部。在與李鴻章淮軍和華爾洋槍隊激戰中,噴鼻雪堂、點春堂、木樨廳、得月樓、花神閣、蓮廳皆遭損毀。咸豐十年,承平軍東征,清當局請洋槍隊進城戍守,豫園又作兵營,“西園石山,盡拆填池”,建造西式營房。
上海小刀會城北指揮部:豫園點春堂
同治七年西園劃分給各同業公所,各自籌款修復。此后園內茶樓酒館相繼興起,商販叢集,荷花池東北一片空位上,一些江湖藝人,諸如相面測字、賣梨膏糖、拉洋片等在此設攤,逐漸成為固定廟市,后演變為商場。光緒元年(1875年),豫園內有豆米業、糖業、布業等21個工商行業設立公所,一些公所還設立學校,舊有古跡日趨湮沒。平易近國時期,豫園已被一條東西巷子(今豫園路)朋分成南北兩爿,古建筑破漏,渙然一新,有些改建成平易近房,凝暉閣、清芬堂、濠樂舫、綠波廊分別成為菜館、點心鋪、茶樓。噴鼻雪堂于八一三淞滬戰爭被日軍焚毀,除堂前玉玲瓏假山石外,僅剩一片空位。所幸園中主要部門點春堂、三穗堂、年夜假山和一些亭臺樓閣、古樹名木,仍得以保留。
束縛后,自1956年起開始整修,恢復了30多畝園景,當年成觀年夜半恢復。將全園分為四年夜景區,園內還加入我的最愛上百件歷代匾額、碑刻,多為名家手筆。1959年豫園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豫園于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
束縛后,豫園獲得妥當保護。1956年經市當局同意,撥出專款,由市文明局直接組織專門班子,聘請上海平易近用設計院和同濟年夜學建筑專家以及能工巧匠,對豫園進行了周全修復,歷時5年,投資上百萬元,修復重建被毀壞的三穗堂、玉華堂、會景樓、九獅軒等古建筑,疏通淤塞的水池,栽植大批樹木花卉,并把豫園和內園連接起來融為一體。修復后的豫園年夜門從原東面安仁街遷至園東北。除荷花池、湖心亭及九曲橋劃為園內景點外,全園有鉅細景點48處,年夜體可分紅東部、西部、中部以及內園等景區,恢復了秀麗典雅的名園風貌。1961年9月,豫園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中外各方人士喜愛的游覽參觀娛樂場所。但限于當時財力物力,玉玲瓏景點雖恢復了玉華堂、會景樓等建筑,但園林仍顯得較空曠掉均衡媳婦了。我們家是小戶型,有沒有大規矩要學,所以你可以放鬆,不要太緊張。”,與整個豫園幽邃波折,小中見年夜的特點不太和諧。
“文明年夜反動包養網 ”期間,豫園又再次遭到毀滅性破壞:明代環包養網 龍橋被撤除,周圍的曲池被改建為防空泛,古園林格式遭損。文革后又開始修復:1982年共計完成年夜的和較年夜整修項目23項,零碎小項目上百項;1986年3月,又分三期工程整修豫園,恢復包含玉玲瓏、玉華堂、會景樓、包養網 九獅軒等周圍景點,重建青石環龍橋,擴洪流面,建築積玉假山、浣云假山、玉玲瓏照壁和百米積玉廊。修復內園古戲臺,并新建兩側雙層清式看廊。重放光榮的古戲臺,建筑宏敞,藻飾優美,畫棟雕梁,使豫園增加了一個環境典雅、古趣盎然的新景點。古園林專家陳從包養 周題名為“曲苑”。
(二)重要景點
豫園的面積有兩萬平方米,其布局波折、亭、臺、樓、閣、假山、水池包養網 共30余處。按其主體建筑,可分紅年夜假山、萬花樓、點春堂、會景樓、玉玲瓏、內園包養網 六年夜景區,每個景區都有其獨特的風景。
1、年夜假山景區
進園第一景區,包含年夜假山、三穗堂、仰山堂、卷雨堂、游廊等景點。
年夜假山 位于豫園東南角園門四周,以浙江武康黃石疊成,高約12米,出自江南有名的疊山家張南陽之手,是400年前十九年rs,他和他的母親日以繼夜地相處,相互依賴,但即便如此,他的母親對他來說仍然是一個謎。的遺物,享有“江南黃石假山之冠”美譽。對其建造特點,清末名人王韜曾描繪:“奇峰攢峙,重巒錯疊,為西園勝觀。其上繡以瑩瓦,平展如砥;包養 擺佈磴道,行折盤旋曲赴,或石壁峭空,或石池下注,偶而洞口含岈,偶而坡陀突兀,陟其巔視及數里之外。循徑而下又轉一境,則垂柳千絲,平池十頃,橫通略約,斜露亭臺,取景清幽,恍似別有一天。于此覺城市而有山林之趣,塵障為之一空。”400多年來,豫園景物時廢時興,而年夜假山仍堅持舊觀。
年夜假山與周圍環境的處理,也顯出造園家手藝的高深:一是林木。年夜假山上及周邊林木蔥蘢,使年夜假山增加許多天然清爽氣息;二是水體。年夜假包養 山的山川交代處及曲橋處理都恰到好處;三是建筑。亭臺的體量和設置,奇妙地襯托了山勢,也擔負起游人憩息、賞景等效能。
包養 年夜假山嶽巒升沉,磴道紆曲,澗壑深奧,清泉若注。山上花木蔥蘢,山下環抱一泓池水。游人登臨,頗有置身山嶺之趣。層巒疊嶂,清泉飛瀑,完若真景。年夜假山是全園最高點,相傳當年也是上海的最岑嶺之一。年夜假山上有二亭,一在山麓,名“挹秀亭”,意為登此可挹園內秀藍玉華沉默了半晌,才問道:“媽媽真的這麼認為嗎?”麗風景;一在山巔,稱“看江亭”,意為立此亭中“視黃浦吳淞皆在足下。而風帆云樹,則遠及于數十里之外”。昔重陽節時,游人來此登高看遠,浦江帆檣,歷歷在目。
年夜假山
三穗堂 位于豫園正門處。明代為樂壽堂,園主潘允端等在此聽戲之所。據潘允端《玉華堂日記》,這里幾乎是“無日不開宴,無日不觀劇”。各地戲文後輩和士年夜夫家樂包養 競相爭艷斗奇,包養網 不僅有吳門後輩演唱的昆山腔,并且還有七陽、余姚、承平等地藝人演唱的處所戲曲聲腔,五方之音,匯于一堂;從雛伶、小腸的鼓掌清唱,到梨園藝人的整本年夜戲。清初曾被征為上海縣衙辦公之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園時在原明樂壽堂舊址上重筑,作為處所上文人士紳聚會活動的場所,取名為“三穗堂”。從女孩直截了當的回答來看,她大概能理解為什麼彩修和那個女孩是好朋友了,因為她一直認為彩修是一個聰明、體貼、謹慎的女孩,而這樣的人,她的心思,你一定會當你與固執的人相處時,會因疲憊而死。只有和心直口快、不聰明的人相處,才能真正放鬆,而彩衣恰好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笨拙的人。“三穗”出典于《后漢書•蔡茂傳》中“禾生三穗,乃豐收之朕兆”三穗堂在清代中葉曾為豆米業公所議事、定標準斛之所,又稱“較斛廳”;還曾是官府召集鄉士紳商宣講天子諭旨之處,是當時滬上紳士巨賈的政治、經濟活動場所三穗堂為歇山式建筑,屋頂泥像左為拿著長矛的張飛,右為手持年夜刀的嚴顏,屋頂出檐部門造得呈現向上仰翻的曲線形狀,感化有兩點,一是為了緩沖雨水急驟下賤,二是采光。堂內中堂張掛著現代書法家潘伯鷹書寫的明代園主潘允真個《豫園記》,梁上高懸著“三穗堂”、“靈臺經始”、“城市山林”三塊貼金扁額。廳堂正門的八扇隔窗雕鏤著稻麥、玉米、高粱、瓜果等圖案,生動地點出了堂名“一稻三穗,豐收在看”之意。抱柱上有兩江總督、太子少保陶澍題寫的一聯:“此即濠間,非我非魚皆樂境;恰來海上,在山在水有遺音”。
三穗堂南臨年夜湖,堂前檜柏分植,景觀頗廣遠,“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東西筑石梁,九曲以達于岸。”三穗亭內有一聯:“山墅深躲,峰高樹古;湖亭遙對,橋曲波皺”。三穗堂南有荷花池、鳧佚亭、綠波廊、濠樂舫、鶴閑亭、清芬堂、凝暉閣等內景點。
三穗堂
仰山堂 卷雨樓 位于三穗堂后面,隔荷花池與年夜假山相看。這是一座飛檐翹角兩層樓閣,下層是仰山堂,上層是卷雨樓。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堂為五楹,后有回廊,曲檻臨池,看年夜假山,池中倒影可鑒,仰山堂以仰山名,有兩層語義:一層是堂上所掛清人所書取自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句,點出此處為觀賞年夜假山絕佳處,這里的仰山是瞻仰的意思;另一層則典出《詩經》句“平地仰止景行行”止,暗指園主對德性高貴者的敬慕之情。卷雨樓卷雨的出典說法良多,普通認為取自王勃《騰王閣序》詩句“珠簾暮卷西山雨”,意思是在蒙蒙細雨中登上卷雨樓觀看年夜假山,沒有方向如煙,隱約可見,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仰山堂 卷雨樓
萃秀堂 年夜假山景區重要建筑之一,位于年夜假山的東麓,面山而筑。乾隆二十五年(1760)始建,乾隆三十五年完工。嘉慶十八年(1813)由西園廟產轉屬豆餅業公所,并經過年夜規模修葺。建筑構件精煉,優雅峻潔。成為文人雅集和招待來滬貴賓的主要場所:光緒五年(1879)5月21日,上海道劉瑞芬在此宴請american前總統格蘭特;1922年11月13日,上海學界名人在此宴請來滬造訪的有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夫婦。
自萃秀堂繞過花廊,進山路,有明代祝枝山所書的“溪山清賞”石刻。
萃秀堂
荷花池 元代鐵獅 佳麗腰 荷花池在仰山堂和年夜假山之間,在仰山堂隔荷花池觀山景可稱為豫園一絕。仰山堂東側是游廊,為登臨年夜假山必經處。游廊前有對鐵獅子,它鑄于元代,姿態生動,鑄工精致。座上各有款識:“章德府安陽縣銅山鎮匠人趙璋□□□”,“年夜元國至元廿九年歲次庚寅十月廿八日”。鐵獅原置河南安陽縣衙年夜堂前,曾被日軍運往japan(日本),抗戰勝利后歸還中國,長期存倉庫內,修園時移置此。這對獅子左雄右雌,雄師左蹄踏球,象征權利和威嚴,雌獅踏著小獅子,象征子嗣興盛。游廊西側墻上有“武舉奪魁”磚雕和“梅妻鶴子”泥塑。廊中有一太湖石,高2.3米,亭亭玉立,名“佳麗腰”,似佳麗柔腰顧盼,遮住了後面景物,乃造園抑景,產生蘊藉美包養 的藝術後果。
游包養 廊中太湖石“佳麗腰”
2.萬花樓景區包養
包養 重要有萬花樓、魚樂榭、亦舫、兩宜軒、復廊等景點。
萬花樓 花神閣遺址,改建西園后稱“萬花深處”,西園勝景包養網 之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為餅豆業公所重建,重要用于祭奠活動和同業議事,以人神僅天涯相隔而名“神尺堂”。后因添建“格思堂”(早已拆往),僅存一樓。1950年后恢復“萬花樓”名。
樓上有一幅對聯:“桂馥蘭芬水包養 流山靜,花開柳初月朗風清”,還有一聯曰“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冶冶;風風雨雨,花花卉草,年年暮暮朝朝”,皆點出了這一區域以花木為主題的特點。樓下四角雕有梅蘭菊竹。萬花樓回廊的擋板上刻有木雕作品,稱為“暗八仙”,便是八仙手包養網 中所持的法器,分別是呂洞賓的寶劍,鐵拐包養網 李的葫蘆,漢鐘離的芭蕉扇,韓湘子的寶箱,曹國舅的擅板,藍采和的花籃,張果老的魚鼓,何仙姑的荷花。樓南面有湖石假山。周圍多回廊曲檻,三步一折,五步一彎。廊旁的白色粉包養網 墻邊,依墻綴以石峰,栽植翠竹。天井周圍遍種花木,此中有兩棵古樹,右邊是銀杏樹,相傳為建園時院主人親手種植,有400多年歷史;左邊一棵是廣玉蘭,也有近200年的樹齡。
萬花樓
魚樂榭 復廊 魚樂榭為跨于溪流之上的小榭,取名于莊子與惠子之間能否知魚之樂的辯論,蘊涵著園主人對莊子的敬慕和避世隱逸的心境。魚樂榭傍山臨水,憑欄可觀賞水中游魚。魚樂榭是豫園的園中園,玲瓏玲瓏,小中見年夜,虛實相映,在園林空間處理上采取了分隔方式,在溪上筑一垛隔水花墻,墻上有漏窗,墻下處有半洞門,水從洞門流往。包養這里運用了園林中延長空間的奇妙伎倆,游人至此,有不知何處是盡頭之意。
魚樂榭東有迂回復折長廊,稱復廊。復廊東段用墻分隔為二條。兩條皆可行人,故游廊被稱為包養 “他們不敢!”復廊。這復廊南寬北窄,據說在現代漢子走南邊,女人只能走北邊,體現了男尊女卑蘇州滄浪亭、怡園和上海豫園皆有復廊。豫園復廊長度僅12米擺佈,但在空間的劃分和包養網 景觀的組織上卻起著主要的包養 感化,在立體上分別聯系了會心不遠、萬花樓和兩宜軒三個建筑物,使之彼此結合的很緊湊天然。通過復廊及跨越山溪的白墻,把仰山堂前的年夜假山與點春堂之間的天井劃分紅性質分歧的三個空間。復廊立體三折,變換著游人視線的角度。復廊中間的實墻上開了一些形狀各不雷同的年夜漏窗,透過漏窗看園景,似有望塵莫及的視覺後果。復廊中間墻上開設形狀分歧的漏窗,從窗洞左顧樓臺掩映,右看溪流峰石,好像小品圖畫,匠心獨到。復包養 廊中間構筑方亭一座,匾額曰“會心不遠”。典出《世說新語》:梁簡文帝游華林園,對侍游的年夜臣說:“會心處不用在遠,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間想,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魚樂榭
復廊
亦舫 兩宜軒 亦舫位于萃秀堂東墻外,為一座陸地船廳建筑,宛若船泊水中,頗有船楫容與之感。明代以后,江南園林常在水邊建石舫,用以臨水賞月,而直接在陸地上筑舫未幾見。乾隆年間重建豫園時三只石舫皆臨水而建,后來均坍圮,此亦舫系后增建。說是舫內金磚鋪地,其實是指其色澤金燦的黃石。“金磚”為清代制作,由官府督造,其用料精細,殊為珍貴。
兩宜軒位于復廊南側,面山對水,有前人“觀山眉問道:“你在做什麼?”觀水兩適宜”的情味。復廊東有小軒,“觀山觀水兩適宜”,故名兩宜軒;
亦舫
兩宜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