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_查包養網心得中国网

辽宁省盘锦市地处辽河三角洲腹地,是辽河、大辽河两条河流冲积而成的滨海湿地平原,农业战略地位突出,为省内重要的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当地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指出,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辽宁省提出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我们要充分发挥盘锦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在省内率先建成现代化大农业先行地。”盘锦市市长邢鹏介绍。

盘锦市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制定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深入挖掘稻田、苇田、海洋资源潜力,着力培育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加快建设稻蟹共生、苇田渔业、海洋牧场3个百万亩生产基地,粳稻、大豆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新发地区域农产品、中国北方河蟹2个百亿级集散地,积极构建“322”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以精致农业引领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的现代化大农业先行地。

建强3个百万亩生产基地

近期,在盘山县太平街道张家村的田间,修建作业路、桥梁、涵洞等作业在紧张进行。“这次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进行大格田改造,将原来的小田变成20亩左右的大格田,改造后能够增加播种面积,有利于河蟹养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凯说,他们合作社全面开展了稻田养蟹,引领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前提,盘锦市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2023年,盘锦市开始建设盘山县太平街道6300亩省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经过小田变大田、灌排路一体化等工程的实施后,耕地面积新增212亩,项目区农民新增纯收入174万元。到2026年,盘锦市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力争在全省率先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盘锦市充分利用稻田、苇田、海洋渔业资源,推进稻蟹共生、苇田渔业、海洋牧场3个百万亩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以稻蟹为主,水产品、畜产品、果蔬为辅的食物体系,以大食物观构建粮食安全大格局。

盘锦市在百万亩稻蟹共生基地建设中,扩大盘山县西部镇街和大洼区南部区域稻田养蟹面积,在全市持续推广“红海滩1号”水稻、“光合1号”河蟹等优质品种,实施稻田成扣蟹混养、钵苗机插、病虫害科学防控等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实现稻蟹品质和单产提升,叫响“中国稻蟹之乡”品牌,打造全国最大稻蟹共生基地。

盘锦市目前有107万亩苇田,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改造苇田,以500-1000亩为养殖单元,四周挖8-10米宽的环沟养殖河蟹,经过多年包養探索,逐步发展为鱼虾蟹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在建设百万亩苇田渔业基地上,挖掘辽河口湿地生态价值,科学规包養平台推薦划养殖分区和品种,推广苇田鱼虾蟹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推动苇田养殖由粗放式向高效化转变,加强苇田生态渔业品牌建设,持续提高苇田渔业效益。

今年在盘山县东郭苇场建设苇田精致渔业示范基地,通过实施“三浅一深”环沟工程,优化养殖品种、改进养殖模式、强化饵料投喂、加强病害防控,打造苇包養行情田多元化“一域三养”新模式,提高苇田渔业产量效益,完成4万亩苇田精致渔业示范基地建设。

在建设百万亩海洋牧场上,拓展海洋渔业发展空间,充分利用海洋规划渔业用海区,优化、整合、释放浅海开放式底播贝类增养殖空间,实施人工渔礁投放和增殖放流,重点发展大竹蛏、文蛤、四角蛤蜊等优势特色品种,结合海产品加工和交易建设二界沟渔港经济区,全力打造辽东湾北部“蓝色粮仓”。

建立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有了大基地,还要把大基地变成大产业。盘锦加快打造辽宁省辽河流域粳稻、辽宁省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新发地区域农产品销售集散地、中国北方河蟹销售集散地,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支持农特产品“走出去”“上云端”,努力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

盘锦被誉为“中国湿地之都”“中国生态稻米之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优质的盘锦大米。盘锦在全国首创稻蟹共生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目前全市稻蟹共生面积已达到93万亩,2023年盘锦市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稻蟹之乡”荣誉称号。2021年,盘锦稻谷产业链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名单,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100亿元。盘锦大米品牌价值因此实现再次突破,目前已达到592.42亿元,再一次位居辽宁省区域品牌榜首。

在神州沃良(辽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已经实现生产工艺PLC、真空包装全自动生产、机械手自动码垛,这得益于辽河流域粳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的支持。公司建设了30万吨水稻自动化仓储、60万吨水稻加工、智慧化工厂建设等项目,提升了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

盘锦市着力打造百亿级粳稻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辽宁省辽河流域粳稻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严格落实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资金支持政策,发挥补助资金撬动作用。支持鼓励稻米深加工企业开发阿魏酸、香兰素、蛋白肽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扩大稻米油、米糠蜡、白炭黑、活性炭等产品产能,拉长加粗产业链,实现“吃干榨尽”。2024年,盘锦稻谷全产业链产值将实现105亿元。

稻米精深加工改变了大米产业单一产品竞争为全产业链竞争,变“原汁原味”为“多汁多味”,拉长加粗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打造了新的供应链。目前,盘锦稻米深加工企业已达11家企业,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有力推进了稻米产业链延伸拓展。

利用盘锦港“北粮南运”物流大通道关键节点优势,盘锦加快打造百亿级大豆加工产业集群。积极向上争取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补助资金,加快推进辽宁省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汇福粮油、中储粮油脂大豆加工二期项目建设,围绕大豆加工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增加大豆加工及深加工产能,推广大豆油精包養網炼及油脂小包装,提升大豆加工业产值。2024年,大豆产业集群产业链产值将实现185亿元;2025年,大豆产业集群产业链产值达到200亿元;到2026年,大豆产业集群产业链产值力争达到255亿元,形成以头部企业为主导、以配套企业为支撑的支柱性产业集群。

盘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冯大庆介绍,以高升、辽滨两个农产品集聚区为载体,盘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集聚区聚集,在重点打造盘锦粳稻、大豆产业集群的同时,支持畜禽、萝卜、水飞蓟加工等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丰富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种类。今年高升、辽滨两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将分别达到42.8亿元和215亿元。

建造2个百亿级集散地

3月18日,东北新发地农产品供应链中心二期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将建设东北地区最大的果品交易市场,打造东北地区果品流通大枢纽。北京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表示,新发地市场十分看重盘锦的战略地位,决定继续投资兴建市场二期项目,打造最大的果品流通枢纽,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农产品的流通与交易,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一期工程,正在东北地区的农产品集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着盘锦人民和周边居民的一日三餐。特别是“盘锦-新发地直通车专线”的开辟,推动了盘锦优质农产品的输出以及特色农产品的引进,让盘锦鸡肉、盘锦大米、碱地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进入了首都市民的餐桌。

在市场内卖果品的商户周艳向记者介绍,20世纪90年代,她曾在北京新发地卖过两年的水果,后来回到了东北老家,“新发地来东北建分市场,我第一时间入驻经营,现在销量较以往增长了30%”。

东北新发地农产品供应链中心服务于农业产业链建设,助力加速农业产业融合,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盘锦当地特色农业,促进农产品流通,联农助农,激发发展产业活力。东北新发地项目战略规划副总经理徐璐向记者介绍,一期项目2023全年农副产品交易额129亿元。项目整体运营后,通过联农助农价值链向下游延伸和向上带动,预计可扶持农户300余万户,带动就业人口及买房置业商户6.5万人次。

新发地是盘锦引进的市场,作为“中国河蟹第一市”,胡家河蟹市场则是盘锦土生土长的专业市场。盘山县胡家河蟹市场是成立最早、辐射范围最广、市场交易量最大、带动能力最强的专业河蟹批发市场。目前已入驻河蟹销售网点600余家、线上销售平台160户、专业河蟹经纪人5000余人,外省常驻胡家河蟹经纪人200余人。

胡家河蟹市场通过线上京东、天猫、抖音等网络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市场平均日交易量15万公斤以上,高峰达40万公斤,年交易量达到10万多吨,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

盘山县胡家秀玲河蟹专业合作社是市场内一家较大的河蟹经销户,销售门店面积1600平方米,拥有500平方米的工厂化暂养池。合作社理事长孙秀玲说:“我们合作社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践行共同富裕理念,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养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安排就业150余人,社员年收入均在6万元以上。合作社带动了周边养殖户近千户,实现产值超亿元。”

如何建设百亿级中国北方河蟹交易集散地?盘锦建强“胡家河蟹市场+中国河蟹电商平台”,推动互联网B2B2C交易模式,以智能产业技术建立河蟹商户评级体系,统一品牌溯源标准,打造河蟹价格指数风向标,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交易集散中心。今年内,中国河蟹电商平台将建成运营,预计交易额达到10亿元。到2025年,中国河蟹电商平台交易额达到40亿元。到2026年,全市河蟹交易额力争达到100亿元。

盘锦以“锦域红海滩1号”品牌为依托,全力打造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盘锦碱地柿子等系列精致农产品,加快推进“锦域红海滩1号”农产品官方旗舰店和前置仓建设,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全国多仓发货的农产品销售体系。今年将完成盘锦、南京、北京“锦域红海滩1号”农产品官方旗舰店和前置仓建设,到包養網價格2026年在全国完成8个“锦域红海滩1号”农产品官方旗舰店建设。

新华全媒+丨第四查包養網届消博会:全球“尖”货同台竞技_中国网

4月15日,观众在第四届消博包養網会茅包養台集团展台参观。

正在海南举行的第四届消博会首创全岛办展模式,汇聚了7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400包養網0个消费品牌,全球“尖”货同台竞技。环顾各大展区,全球“新、奇、特”消费品齐聚,品类丰富、包罗万象,让包養網排名“共创美好生活”变得可触可感。

新华社记者 包養網價格杨冠宇 摄

  

新华全媒+丨第查包養網站比較四届消博会:全球“尖”货同台竞技_中国网

这是4月15日在第四届消博会雅诗兰黛集团展台拍摄的唇膏。

正在海南举行的第四届消博会首创全包養網岛办展模式,汇聚了7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4000个消费品牌,全球“尖”货同台竞技包養。环顾各大展区,全包養網球“新、奇、特”消费品齐聚,品类丰富、包罗万象,让“共创美好生活”变得可触可感。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包養網
包養

新华全媒+丨我国视障人士首次使用无障查包養網心得碍格式文件完成结婚登记_中国网

3月12日,新人张女士和王先生在进行结婚宣誓后展示无障碍版结婚誓言。

当日,北京市西城区婚姻登记包養網心得服务中心宣誓厅里,新人张女士和王先生手捧结婚誓言,共同许下携手一生、白首不离的诺言。

宣誓台前,王先生一身西装,难掩激动;张女士穿着红色旗袍,连酒窝里都盛满幸福。与其他新人稍显不同,他们面前那份记录着结婚誓言的文件上,一个个小小凸点排列有序。在宣读誓言时,张女士的双手始终熟练地摩挲着这些凸点。

张女士和王先生都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王先生能勉强看清大字,张女士只能感受到微弱光感。

为了让这场特殊的婚姻登记有爱无“碍”,在了解了新人视力情况后,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与中国盲文出版社合作,专门制作了盲文版、大字版无障碍格式的结婚登记告知单和结婚誓言,这也是我国首次为视障人士提供结婚登记无障碍格式文件。

2023年9月,我国首部无包養網障碍环境建设包養網排名专门性法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对无障碍社会服务进行专章规定。此次为视障人士提供结婚登记包養无障碍格式文件正是一次有益探索。

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包養   

这查包養網站里的撂荒耕地是如何“清零”的——对四川省的深度调查_中国网

2022年,四川遭遇严重伏旱,但粮食总产量仍连续3年突破700亿斤大关;今年小春,冬春连旱,总产量增幅仍创16年来新高。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支撑四川粮食产量在高位保持稳定的,正是播种面积的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四川省粮食播种面积9695.2万亩,同比增加158.6万亩,同比增幅1.7%,是近十多年来面积增加最多的一年。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说,四川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耕地家底并不丰厚,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千方百计把耕地保护好,才能把手里的“饭碗”端得更牢、装得更满。

耕地撂荒现象的大力整治,是四川强化耕地保护和利用的关键,也是播种面积稳定增长的关键。据统计,到2022年底,全省累计整治农户承包耕地217.6万亩,撂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复耕的撂荒地主要用于种粮,为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去年春耕春种到今年夏管夏收的一年多时间里,经济日报记者3次深入四川盆地、周边丘陵地区以及川东大巴山区,走访四川粮食产量排位第一、第二的达州市、南充市,以及成都、绵阳、德阳、眉山、广安等地,欣喜地发现,过去的撂荒地或加快复耕,或正待收获。

田间地头,记者与乡村干部、农民群众一道探讨此前耕地何以撂荒,如今复耕如何推进,今后怎样才能避免新的撂荒……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调查表明,四川在推动撂荒地复耕、建立健全消除耕地撂荒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认清一个基本事实:耕地之所以撂荒,背后原因有许多,但缺少劳动力是主因

去年3月中旬的一天,周长树站在路边,看着眼前一片平缓的荒地里,几台挖掘机正发出刺耳的“嘎吱嘎吱”声,丛生的荆棘和杂草一起应声翻倒在地,根茎交织一起的大块泥土暴晒在阳光下。

周长树是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积善社区居民。“我的承包地已流转给专业合作社了,社区通知我,要把我家的撂荒地整理出来种粮食,让我指认一下边界,我就从城里返回来了。”

从去年3月到今年9月,周长树的4.4亩荒芜多年的承包地收获三季,两季高粱一季小麦,总计产粮达万斤左右。

并非不产粮,却何以撂荒?

周长树告诉记者,他家的承包地,以前父母在世的时候种点玉米、水稻、土豆,父母去世之后就没有耕种了,算起来也有好几年了。“我50多岁了,虽然在村里出生在村里长大,但长大之后就一直在外地打工,然后就在城里安家了,所以我几乎没有种过地,我的两个孩子也一样,都在城里安了家,更不可能回村里种地了。所以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组织流转复耕,这几亩地就永远荒了。”

记者走访调研发现,耕地之所以撂荒,背后有多种原因,但最直接的原因大多像周长树家的情况一样,劳动力外出打工了,没人种地,只能撂荒了。

积善社区支部书记任道贵介绍,社区很多农民家庭的情况与周长树大同小异。全社区2508人,有劳力900多人,耕地3100亩,但90%的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来的大都是小孩和60岁以上的老人,有劳动能力的不到百人,之前造成1100多亩耕地撂荒。即使没有撂荒的2000多亩,也只种了一点自己吃的口粮、蔬菜。去年春耕前夕,他们从外地引进一家种粮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所有的撂荒地复耕种粮。

去年春天,抢在插秧前,南充市西充县关文镇祈嗣庵村的撂荒地建成了高标准农田,水田种植水稻,旱地种植玉米。“我们全村有1200多户,2600多人,但常年在村里居住的只有不到300人。一年到头有一多半的房子都空着,白天看不见人,晚上看不见灯。部分村民逢年过节会回来待几天,灯就会亮几天,节一过完人就走了,房子也空了。还有许多人家好多年都不见人,这些人多半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说起这些,村支部书记贾全余颇有些无奈,因为村里3000多亩耕地此前多有荒芜,而这些耕地一半以上是平坦的水田,余下的虽是旱地,但耕作条件也都不错,唯一缺少的就是劳力。

为对症下药制定整治措施,近两年来,四川省坚持问题导向,多次组织队伍深入农村调研,探寻破解之道。总的来看,撂荒现象可以用“六少六多”来概括:即近郊平原撂荒少,丘陵山区撂荒多;水田撂荒少,旱地撂荒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好的区域撂荒少,农业劳动力大量外出的区域撂荒多;耕作条件好的区域撂荒少,基础设施差的区域撂荒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区域撂荒少,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的区域撂荒多;产业成规模的区域撂荒少,传统种植的区域撂荒多。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乔善宝分析说,虽然有“六少六多”,但劳动力短缺造成无人耕种是首要问题。据去年年初统计,四川省除攀枝花市之外的20个市(州)、176个县(市、区)的农户承包地共撂荒217.6万亩,从原因来看,因劳动力缺乏造成撂荒的占一半以上,从地域来看,丘陵和山区占93%以上。

“农民工在外面找到稳定工作之后,大都会把‘另一半’也带出去,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如果老人身体不好,耕地就只能撂荒了。”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伍修强对记者分析说,随着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问题的解决,儿童也在随父母进城,一般不再返回农村,农村就只剩下老人了。“再过些年,谁来种地?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课题。”

正视一个基本问题:一方面是“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实践,另一方面却是“务工一个月,土里刨一年”的现实

四川是农民工大省,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全省转移就业规模保持在2500万人左右。

为什么一方面有耕地撂荒,另一方面却又有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

四川过去一直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实现脱贫的重要举措,许多家庭通过外出打工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正因为如此,在四川省委促进农民增收诸多措施中,“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摆在重要位置,提出将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川字号”劳务品牌,加大农民工就业失业监测帮扶,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

事实上,工资性收入已在农民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2022年,四川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5844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31.3%,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而另一方面,却是“务工一个月,土里刨一年”的现实,种一亩粮的收入还比不上外出打几天工。

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鞍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青建伟对记者分析道,以一个农民工一个月的工资三四千元计算,一个农民在村里种一年地也难挣到这么多。

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积善社区党支部书记任道贵的数据很有说服力:以2021年为例,全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3万元,其中有80%以上是务工收入。

达州市开江县广福镇石板滩村党支部书记唐德洪算了一笔账:以亩产1100斤谷子计算,除掉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成本,1亩田能收入300元就很不错了。即使加上各项惠农补贴,如地力补贴、稻谷补贴等,也就400多元,以平均每户5亩承包地、一年种两季计算,一年下来的净收入也才4000多元。而这还得是风调雨顺年景好,如果遇到天气不好,或病虫害严重,可能这一年就白忙活了。

一端是务工,一端是种地,收益的天平明显偏向了前者。缺少劳动力的实质是种地比较效益低下。

坚守一个基本原则: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更不能放任撂荒

作为农业大省,四川深知建设好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责任重大。

“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决不能非农化,更不能放任撂荒。”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芝文表示。四川高度重视撂荒耕地整治工作,2022年春,省里确定当年为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整治年”,明确向撂荒地要粮的工作目标。这一年里,他们借鉴脱贫攻坚精准到户的经验,逐村逐户开展拉网排查,摸清撂荒耕地的位置、面积、生产条件、农户撂荒的原因、复耕的意愿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措施。

绵阳、南充、广安、达州、眉山等市,根据摸排结果,县、乡、村分级分类建立耕地利用和撂荒地整治“两本台账”,明确任务、责任、时限“三张清单”,切实做到“数据准、底子清、情况明”;根据摸排情况,各地“一户一策”“一地一策”确定整治策略,科学开展复耕复种,并把任务分解到村、时限细化到月、责任落实到人。

一时间,一块块过去沉寂多年的土地,响起了挖掘机的嘎吱嘎吱声,一片片过去无人问津的荒地,迎来了农民的身影,或种瓜点豆,或犁田育秧,一条条机耕道向半山上蜿蜒,一座座山坪塘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水波……寒来暑往,杂草丛生的土地上,或结出了饱满的豆荚,或长出了粗壮的玉米,或麦穗灿灿,或稻谷飘香。

4月的一天,站在田坎边,看着一垄垄绿油油的麦苗,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鞍子山村村民任周琼显得格外高兴。她家6口人,7亩地,两位老人年老多病,丈夫在外面打工,两个孩子大的务工、小的读书,她自己在家照顾老人小孩,基本没精力种地了。

“我也是农民,前些年看着地里长满了茅草心里也不好受。”她告诉记者,自家停止耕种的第一年,她把土地送给邻居耕种,还送了一些化肥,但邻居情况也跟她家差不多,第二年就荒了,这一荒就是10年!直到政府部门大力整治撂荒地,两家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里的耕地,才开始复耕种粮,茅草地也终于变成了庄稼田。

“去年,这7亩地合起来产粮12000多斤,种上10年加起来就是10多万斤啊!”任周琼扳着指头算着账。

“全村1592亩,过去大多数是荒芜的,如果都种上粮食,一年的产量应该有200多万斤!这可以供好多人吃饭呢!”青建伟在一旁算着村里的账,不免也为这个大数字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近两年来,小麦、高粱、水稻和油菜收成都不错。经过努力,去年全村1500多亩荒地已全部“清零”。

跟鞍子山村一样,在达州、巴中等大巴山区,在南充、遂宁等四川盆地周边撂荒地较多的地区,过去大片的撂荒地纷纷“清零”,到去年11月底,四川省摸排出来的217.6万亩撂荒耕地已全面完成复耕复种。

据粗略估算,这217.6万亩撂荒地一年的粮食产量在15亿斤左右!更重要的是,坚定整治现有撂荒地宣示了一个强烈信号:四川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彻底整治撂荒耕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决不允许出现新的大面积撂荒。

忽如一夜春风来,近两年的整治收获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春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工作的殷殷嘱托,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坚定决心,是各地干部群众勇于在实践中改革探索并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宝贵精神。

明确一个根本道理:粮食要安全,荒地要复耕,首先要有人种

南充市仪陇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的深丘地带,撂荒地复耕压力较大。在复兴镇乐居村,村支书蒋大兵告诉记者,全村700多个劳动力只有几十个在家,3200多亩耕地荒芜面积达1200多亩。去年村里接到撂荒地整治任务后,他曾焦虑不安很长一段时间。他先是挨个儿打电话、发信息请在外打工的承包户回家种地,结果可想而知:一个也没回;请种粮大户也不容易,因为正是全省撂荒地复耕高峰期,各地都在争抢大户。直到去年7月从邻镇请到种粮大户,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如今,这1000多亩撂荒地已种植两季,收获小麦和高粱110多万斤。

确保粮食安全,撂荒地复耕,首先要有人种地。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四川各地结合各自的实际,各显神通,想出了不少管用的高招妙招。

第一类是从外地引进种植大户,包括各类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这一类较为普遍。达州市宣汉县三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这一类。合作社负责人张小强告诉记者,去年初,合作社得知宣汉县蒲江街道办事处兴隆村有不少撂荒地,而他们也需要建立自己稳固的粮油生产基地,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复耕了村里800多亩撂荒地,种上了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积善社区引进四川金尚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复耕1100亩撂荒地。这一类的特点是从垦荒到种植以及道路、水渠等都由种粮大户或专业合作社负责,当地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或奖励。

第二类是把撂荒地整治当作一个项目来做。当地政府或村集体把耕种的基本条件准备好,招引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双方根据情况商定后期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利益的分配。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即采取这类方式。镇人大主席唐剑锋介绍,花桥镇蒲莲社区有800多亩撂荒地,当地利用易地搬迁和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修好了道路和堰塘等基础设施,对荒地进行了“小改大”“坡改缓”“宜机耕”整理,正在按招引进来的专业合作社的设计进行进一步整理,之后将交由大户管理,双方约定今后的责权利关系,加上土地流转农户,三方按股分红。唐剑锋介绍,这种模式的好处有几个方面,一是减轻了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压力,二是让专项资金产生红利,有利于后期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是村干部没有经营管理经验,让专业合作社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事有利于长远发展,四是不仅荒地种上了,农户还有分红。据测算,按目前确定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4∶3∶3的分配比例,在合作社有一定收益的同时,村集体和村民每年将有数十万元的收入,形成“三赢”局面,特别是农民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第三类是“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模式。与第二类相比,这种模式更关注如何处理与农户的关系问题。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北斗村有2800多人,但留在村里的劳动力只有几十人,耕地荒芜较多。村里以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的名义将2000多亩耕地全部流转打包给专业合作社复耕,双方合作经营管理。龙台镇党委副书记陶继强分析说,专业合作社大多是“外来户”,与当地农民群众建立信任关系需要一段时间,在土地流转整理、生产管理、劳动力调配等方面可能会产生小矛盾小纠纷。如果村集体与专业合作社之间是合作关系,与村民打交道的事交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来协调,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据近一年的实践来看,不仅专业合作社有收益,村集体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农民人均还可增收400多元,又是一个“三赢”。

第四类是动员在外创业成功的村民返乡种地,发展家庭农场。与前三类相比,这些返乡的成功人士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回乡创业有感情,二是对当地气候、土质等自然条件很了解,三是与村民很熟悉,后期打交道更便利。达州市开江县永兴镇龙形山村村民陆伦生是其中的代表。陆伦生在外做生意20多年,前些年回老家看见过去养育自己的稻田荒芜得“鸡都钻不进,羊也挤不进”,心中很不是滋味,近两年里投巨资建设家庭农场,把2200多亩荒地整理成高标准农田,育秧种稻,让自己一度荒凉的家乡重新变得生机勃勃。

第五类是完全由村集体兜底。在很大程度上,这一类可以说是权宜之计。毕竟撂荒地复耕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大多数村不仅没有多少集体经济收入,三四个村干部也无法承担起数百上千亩撂荒地的生产管理工作。据记者观察,这一类情况虽然占比不大,但后期工作有较大压力,需要得到更多支持和投入,最终还得走引进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的道路。

分析以上各种类型可以发现,在撂荒地的整治工作中,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了关键作用。正因如此,市、县、乡、村从事“三农”工作的党员干部有一个共识: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形成中国特色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不可能大量吸引老一代农民工返乡种地、而新一代农村青年愿意留在农村种地的越来越少、种粮农民只会不断减少不会增加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未雨绸缪,像当前支持培育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一样,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系统性政策,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尽快发展壮大,让这一群体有意愿、有能力挑起新时代“中国碗装中国粮”的重担。

明白一个朴素规则:无论谁种地,都要讲效益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一些地方,撂荒地开始成为“香饽饽”。虽然这不是普遍现象,但值得高兴,值得总结研究。

来自成都的金尚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去年春流转了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积善社区撂荒的1700亩耕地。金尚地公司法人代表包祥2012年就在成都下辖的崇州市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是成都市第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通过10年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今年9月,公司已在这片土地上收获三季:高粱—小麦—高粱。包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高粱亩产550斤、每亩有1100多元收入,小麦800多斤、每亩1200多元收入,扣除给农民的土地流转费、用工成本、农资成本等,每亩有400多元的纯收入,加上种粮大户补贴等各级政府政策性补贴,收入还是不错的。

同样的地块,为什么农民不赚钱?

“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农民一般只种一季,以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为主,我们一年种两季,中间还要种蔬菜。”结合专业合作社多年经验,包祥解释说,“二是规模经营,摊薄了经营成本。三是机械化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此外还有加工、销售等环节,加起来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们是企业,必须考虑效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会坚持下去。”

包祥分析的三点因素具有代表性,而种粮大户陆伦生的特长——市场开拓能力,则更是普通农户所不具备的。达州市开江县永兴镇龙形山村是陆伦生的家乡,这里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多数农户举家下山进城安家,耕地撂荒问题较严重。但龙形山村海拔较高,早晚温差大,阳光充足,水质土质都好,所以大米的品质特别好,历史上曾是产贡米的地方。正是看中这一点,加上浓郁的家乡情怀,在外经商多年的陆伦生投资对部分撂荒地进行高标准改造,去年春季种下第一季水稻,到目前已收获三季农作物。他告诉记者,因为大米品质好,加上实行订单农业,又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走高端市场,他的大米平均每斤卖到5块多钱,仅一季水稻每亩即有700多元的利润,加上一季油菜,亩均年纯收入在千元以上。2200多亩粮油加上养牛种果,年收入虽然不如在外经商,但也不错了!

从去年2月到今年9月的一年半里,记者先后追踪采访了约20家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没有一家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几乎每一个人都信心十足地表示,只要政府的政策不变,可以坚持下去。

广安市广安区金犁头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金桥镇流转了1700多亩地,主要种植小麦、水稻和油菜,负责人张维结合亲身经历总结了四句话:“若没补贴有微利,算上补贴较丰厚,年成不好可能亏,多年平衡有赚头。”张维表示,虽然去年遭遇大旱,加上其他原因,水稻亏损,但加上种粮补贴全年算账,还是有钱赚。

种粮能挣钱,耕地才不荒;粮食有保障,心中才不慌。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要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效益。

围绕一个共同目标:撂荒地的形成是多因一果,四川农村近两年的许多改革和探索值得关注

四川在撂荒地整治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足以令人欣慰,他们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种粮大户与农民等几方之间利益分配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解决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即使某些探索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虽然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在种粮方面的分量越来越足,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复耕撂荒地方面是绝对的主力军,但在当前,小农户数量众多仍是基本农情,家庭经营仍是基础,是大包養網头。坚持统分结合,广泛开展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是防治新的撂荒大量涌现的治本之策。为此,四川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全程托管”,是四川探索的成功经验之一。绵阳市游仙区忠心镇地处丘陵地区,撂荒地较多,土地利用率不高。镇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以“镇土地托管中心+经营主体+农户”为基础,引入国有平台公司及国有政策性金融资金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截至7月底,不仅全镇1871亩撂荒地得到复耕,联合总社还与15个村10035户农户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托管面积43743亩,占全镇总耕地的77%。按照“群众点单、总社服务”原则,探索推行“保姆式”托管、“菜单式”服务,全镇大部分土地实现了机耕、机防、机收以及烘干,托管服务已覆盖农业生产各环节,托管区域粮食产量较托管前增长15%。游仙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先强表示,这一措施的推广将从整体上有效解决撂荒风险包養和效益不高的问题。

“农事小分队”,是活跃在眉山市仁寿县各地农村,弥补劳动力不足的农民队伍,就像一支“突击队”,哪里有需要去哪里,因此也有人形象地称作“共享劳动力”。小分队基本以村为单位由村集体牵头组建,实行半松散管理,既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又帮助在家的农民增加了收入,稳住了劳动力。

“机械换人”,加强社会化服务,帮助许多生产条件较好而劳动力缺乏的地方解决了根本问题。在广安市,惠民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晓凌告诉记者,合作社每年服务12万亩耕地,从耕地、育苗到收割、烘干,样样都行。在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有39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有大中型农业机械300余台,耕、种、收、管机械化超过了90%。这些合作社不仅服务于种粮大户,普通种粮户也是他们的服务对象。

“虚拟确权”,这是乡村干部们破解“插花式”撂荒的重要招数。许多地方都面临同一个难题,那就是撂荒地并不是连成一片的,而是张三荒一块李四荒一块,东边荒一片西边荒一片,这种情况给种粮大户集中复耕造成了困扰。绵阳市游仙区在对土地进行整理和“全程托管”中,利用前期确权登记成果,通过土地整治打破田地界限,实现了经营权集中,也确保了托管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

互信“定心丸”。虽然是撂荒耕地,但要从农民手中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耕种,双方都有一些顾虑,为此,村集体与农民及经营主体三者之间在充分动员协商的前提下,三方签订协议,以确保农民转移的只是经营权,不是承包权,并有一定的收益;同时,也确保经营主体在投入资金复耕后,不会因为种植条件的改善、收益的增加而导致耕地被农民收回。

一张九十分成绩的答卷,还需要十分的努力

在记者调查期间,一些从事“三农”工作的干部、农民群众分析认为,撂荒地问题不是一两年形成的,虽然在一两年里“清零”了,但这项工作将是一个动态过程,这其中难免会出现新的矛盾和困难,特别是一些未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整治项目的撂荒地,虽然复耕复种了,但耕种条件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存在反弹风险。政府部门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在扶持政策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并力争更加精准。

包養有肥无水望天哭,有水无肥一半谷。”解决撂荒地问题,大兴农田水利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欠账很多,好多地方还在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本,这个欠账要下决心补上。总书记看问题一针见血。四川的撂荒地许多都是因缺水导致的。每遇大旱,或无水可灌,或需多级提水,成本太高只得放弃。日前,四川有关方面已出台政策,提出将优先在撂荒地区域实施小微水利工程,率先建设一批太阳能提灌站,打通农业生产用水“最后一公里”。

“大路到小路,宽路到窄路,行到无路处,就是撂荒地。”这是记者几次调研下来的切身感受包養網排名。许多撂荒地的复耕成本一半以上是修路。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复耕800多亩撂荒地,投资200万元,其中修筑通往山顶的盘山路就花费100多万元。达州市开江县石板滩村村民文华川复耕350亩撂荒地总投资100多万元,其中修路就花费80多万元。相关方面在制定撂荒地奖补政策时要进一步充分考虑到复耕方的投资压力。此外,记者在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新修的通往撂荒地的乡村道路因为没有用地指标而不能硬化,导致遇雨则毁,相关方面应予以充分考虑。

要从实际出发,“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粮经统筹”。四川省农田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蔡维分析说,农户承包耕地之所以撂荒,一般都是耕作条件更差、种植成本更高、比较效益更低,或者位置偏远、兽鸟虫害多的地方,复耕之后用于种粮容易因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而再次撂荒。四川作为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自然条件多样化的省份,在确保良田种粮、粮食稳产增产的前提下,在当前推动平原地区经果林产业园逐步“退园还粮”的同时,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允许山区、深丘地区利用坡地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应该确定一定比例的复耕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实行粮经复合、粮菜轮作,提高种植效益。

要进一步强化并精准执行激励机制。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四川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带动市县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撂荒地整治资金超过13亿元,以“真金白银”调动生产经营主体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整治撂荒耕地的参包養与热情,并按照“谁复耕、奖补谁”“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综合运用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给予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支持。去年7月,南充市仪陇县高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复兴镇乐居村复耕1000亩撂荒坡地,一年里,这片坡地产粮约120万斤,而这一年里合作社也已投入100多万元,还将继续投入。“如果没有奖补政策,这个事是干不下去的。”合作社负责人彭帅坦率地说。但在基层,对政策的认识和执行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少数经营主体对再投入积极性不高,也有少数农民对流转心存顾虑。

“耕地不撂荒,产粮有保障。”徐芝文说,下一步,四川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以良田粮用为根本,启动天府良田攻坚提质行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建立撂荒地动态清零机制,着力解决农业基础条件差、劳动力不足、比较效益低等具体问题,确保应种尽种,全力夯实“天府粮仓”根基。(钟华林)

“对抗焦虑”?法国人彩票消费大增,连马克龙都被发现买过查包養網心得刮刮乐_中国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法国彩票包養網经营机构FDJ日包養前发布的最新包養網统计数据显示,该机构2023年的营业额为26.2亿欧元,同比增长6.4%,其中全年净利润为4.25亿欧元,同比增加38%,达包養历史最高水平。

刮刮乐、大乐透、体育彩票……法国新闻广播电台18日报道称,据FDJ统计,2023年约有2700万法国人买过彩票。如今,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抱着“今天没中没关系,下次我一定能赢”的心态去买彩票,就连总统马克龙都被发现买过刮刮乐。报道称,不过最终获利的还是彩票公司。

对于法国人这种越来越热衷于博彩消费的趋势,巴黎索邦大学人类学教授多米尼克·德茹称,其深层原因是法国人在新冠疫情期间产生非常强烈的焦虑感,而包養網缓解焦虑的方法之一就是买彩票,“希望好运气能帮助他们脱离困境”。(董铭)

保护“地球之肾” 查包養他们开出“中国药方”_中国网

《中国沼泽志》(第二版)总结凝练了近年来国内外沼泽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国主要沼泽的“家底”,为后续湿地的保护恢复、综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置身莫莫格湿地中,举目可见天空碧蓝如洗,四顾则是白鹤起舞、百鸟翔集,苇海摇曳间生机盎然。天畔的晚霞,渐渐由绚丽归于平淡,恬静悠闲。

游客们很难想象,这片湿地所在的吉林省白城市,多年来曾有“八百里瀚海”之称。从历史上蛮荒富饶的沼泽,到后来遭受人类活动干扰退化,再到通过人工保护重现湿地的绿意盎然,莫莫格湿地的变化恰是我国许多沼泽湿地的缩影。

我国湿地面积位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湿地公约》划分的42类湿地在我国均有分布。刚刚过去的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如今,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同时,湿地也是全球范围内退化、丧失速度最快的生态系统。要保护湿地这一“地球之肾”,我们该做些什么?

今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牵头,汇聚全国12家单位、数百名科研人员多年研究的《中国沼泽志》(第二版)正式出版。它总结凝练了近年来国内外沼泽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国主要沼泽的“家底”,为后续湿地的保护恢复、综合利用等工作提包養網比較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湿地与我们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揭开沼泽神秘面纱

人类对湿地的科学研究较晚——直至18世纪,欧洲才有国家开始进行泥炭沼泽的考察与研究;1885年,俄国教授开始在大学里讲授沼泽学课程。而我国沼泽研究起步则更晚。1958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东北地理所前身)成立,这是国内最早研究沼泽的机构之一。建所至今,东北地理所致力于沼泽研究,并于1999年出版了《中国沼泽志》。

如今,距离上一次的调查已经过去30多年。时移世易,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我国沼泽分布和结构功能已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我国,沼泽是湿地的主要类型和核心形态,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生物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东北地理所所长、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姜明说。

历经数年艰苦的考察,科研人员对面积4公顷以上的沼泽进行了详细调查,这几乎囊括了我国所有的沼泽。翻开这部厚厚的著作,每一片沼泽的范围与面积、地质地貌、气候、水资源与水环境、沼泽土壤、沼泽植被、沼泽动物、受威胁和保护管理状况等均一目了然。

“新版的《中国沼泽志》揭开了沼泽的神秘面纱。从结果中,我们既看到了令人欣喜的一面,也发现不少令人担心的问题。”姜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了大量湿地保护与修复计划,“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在我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湿地退化和消失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有所提升。在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进入快速恢复期,繁殖数量由2000年的8只,增加到2021年的192只,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最繁盛期的水平;植物方面,红树林面积恢复成效明显,总面积基本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

另一方面,科研人员也观测到了令人忧心的变化:我国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累积丧失率高达80%;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由于放牧排水,同20世纪80年代数据比较,81%的泥炭沼泽有机碳含量在减少;与1999年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华北一片沼泽湿地面积大幅减少99%……

沼泽湿地的大面积丧失,带来的是水文调蓄功能、碳汇功能的下降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后果。

仅以植物为例,部分沼泽植物如盐桦、东方水韭等已处于灭绝、极危的状态。“其中有些沼泽植物尚未被人类认识,还没来得及为人类作出贡献,就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在《中国沼泽志》(第二版)的序言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这样写道。

空天地“联合作战”,支撑湿地保护决策

沼泽湿地如此重要,但摸清其“家底”却并不容易。

我国科研人员采用遥感卫星、无人机、地面调查队这一“空、天、地”相结合的办法,为全国655片沼泽绘制了一份详细的电子档案。

作为“地面部队”的一员,东北地理所高级工程师刘波负责对沼泽进行详细的科学考察,调查沼泽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

提起沼泽,人们会联想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艰辛,也有可能联想到一望无际的草甸子、令人感叹亘古原野的苍茫。“有些沼泽上面是草,中间是水,下面是泥,有些地块明明可以安全站人,一两步外却能没过人的头顶。”刘波告诉记者。

有着同样体会的,还有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的张昆博士。负责四川片区的张昆,踏上了红军曾经踏足的沼泽——若尔盖。“我们的任务是取得水、植物、泥炭的样本。在这一过程中,我自己就曾陷进去过。”张昆回忆道,当沼泽缓缓吞噬着双脚、小腿时,无力感与恐惧迅速塞满心中。这时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得以脱身。

深入沼泽后,取样工作才刚刚开始。科研人员需要向下打钻,完整地采集沼泽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由于带不了大型设备,我们在四川阿坝红原的日干乔沼泽就曾用人力获得9.9米长的泥炭柱芯,相当于三层楼高。等到返回安全点时,大家累得连抬腿上车这个动作都无法完成。”张昆说。

为节省人力、物力,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刘宝江研究利用探地雷达设备探测泥炭资源。“探地雷达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泥炭和背景土壤的分界面时,由于泥炭和背景土壤的电磁特性不同,就会反射回来一部分电磁波,然后再利用我们研发的专用软件对反射回来的雷达波进行数据分析,进而提取到泥炭厚度和埋藏深度等信息。”他告诉记者,这种办法在保证探测精度的同时,可以大面积、快速地获得泥炭的分布和泥炭储量。

有了实地调查取回的样品数据,太空中的“眼睛”——遥感卫星开始展现威力。东北地理所研究员毛德华利用这些土壤样品,结合湿地分布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学习的算法,实现了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预测,并对湿地土壤碳储量进行了准确核算。这一结果极具价值——它能够为履行《湿地公约》和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包養網标。

“拥有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后,我们还能够监测湿地的植物长势、水文条件,相当于为保护区提供了一个预警系统。”毛德华说。

与30多年前的调查相比,此次科研工作者们的装备更加精良,结果也更为精确。“此外,我们还拓展了沼泽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对沼泽湿地水文情势、泥炭特性、植物资源等都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姜明说。

“垂危”湿地成候鸟乐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湿地生态环境脆弱人尽皆知,那么,湿地能否在人为干预下,恢复生态功能?毛德华通过影像数据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从全国尺度来看,近十几年来,我国湿地的面积开始增加,这与国家持续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是息息相关的。”毛德华告诉记者,“湿地损失的速率在减缓,总面积在增加,红树林等指标性物种的种群在持续扩大。”

走进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蒙蒙细雨中,只见黑脸琵鹭在绿意盎然的湿地上空飞舞,中华凤头燕鸥追着“心上鸟”喂鱼,黑翅长脚鹬在浅水区“遛娃”。

“这一片原来是我的养殖场。”湿地管护员林发金所指之处,如今水草丰茂。随着湿地退养行动的开展,林发金响应号召,成为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克凤村第一个退养户。20多年来,福州市叫停不合理项目、划定管控红线,并密集推出一系列保护与治理举措,实现了生态“失地”重回湿地的蝶变,让曾经日渐退化、一度“垂危”的湿地,重新成为候鸟的乐园。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许多湿地都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的大布苏湖沼泽,与此前调查结果相比,面积扩大了约1.9倍;莫莫格、向海等湿地成为候鸟们迁飞路线上的幸福家园。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合理的湿地农业利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将对提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供给的多样性和产量发挥积极作用。”东北地理所、中国科学院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站长文波龙博士说。

湿地合理利用是《湿地公约》的核心理念,也是湿地保护工作的延续和可持续支撑。

驱车向吉林省白城市东南方向驶去,芦苇茂密、鸥鸟翔集的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不同于周遭裸露的白色盐碱地,绿色是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色调。

中国科学院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就建在这里。文波龙攻读博士时师从湿地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2002年,刘兴土带队来到牛心套保调研,发现当地生态脆弱、湿地退化严重,周边社区经济发展滞后,为了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刘兴土率领团队开始扎根于此,努力为松嫩平原西部探索一包養網 花園个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科研人员针对性地研发了苏打盐碱芦苇湿地恢复及高产培育技术,揭示了芦苇包養網 花園生长的需水关键过程,建立了退化苏打盐碱芦苇湿地水文调控措施、碱斑地芦苇快速恢复技术体系。

为进一步实现湿地恢复工程的可持续,以及发挥湿地的产品供给功能,刘兴土和团队首创苏打盐碱化湿地苇—蟹(鱼)—稻复合生态模式。经过几代科研人的持续努力,盐碱湿地的恢复与合理利用技术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在牛心套保湿地,芦苇、籽莲、稻穗、群鱼、河蟹与水鸟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文波龙告诉记者,通过湿地的合理利用,湿地保护能力得到增强,湿地水文特征稳定维持,水体、土壤的盐碱程度下降,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在经济、社会效益之外,生态效益也明显提升。

精准施策,助推湿地保护工作更上层楼

在全球范围内,湿地保护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我国是全球沼泽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且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千差万别,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沼泽资源分布广泛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这就意味着我们对湿地的保护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湿地,针对性施策,开出保护湿地的‘中国药方’。”姜明说。

找到了“病理”,才能对症下药。

对于沼泽而言,人类活动是最大的干扰因素之一,最典型的当属泥炭沼泽。泥炭又名草炭或泥煤,是沼泽植物千百年来不完全分解、堆积而形成的特殊有机物,可以被视为煤的原始形态。泥炭包養沼泽是最为典型和重要的湿地类型,其单位面积碳储量最大,碳密度是全球平均土壤碳密度的3—6倍,是全球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最重要的碳汇之一。

目前,我国仍存在泥炭非法盗采现象,盗采行为不仅造成泥炭质量下降和资源浪费,还会遗留许多矿坑,给后续的土地整理复垦留下隐患。而盗采的原因,竟然仅仅是作为种植作物的基质。

“泥炭沼泽中有一种典型的植被泥炭藓,泥炭藓在碳汇、过滤淡水及调蓄洪水等方面极具价值,且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污染监测和园艺产业。”刘波说,“然而,泥炭藓生长速度慢,每年每平方米积累的干物质只有20克左右,仅能增加1毫米泥炭地厚度,因此易于破坏、难以恢复。”

针对泥炭沼泽保护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泥炭沼泽湿地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泥炭沼泽湿地保护专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泥炭沼泽湿地;符合重要湿地标准的泥炭沼泽湿地,应当列入重要湿地名录;禁止在泥炭沼泽湿地开采泥炭或者擅自开采地下水;禁止将泥炭沼泽湿地蓄水向外排放,因防灾减灾需要的除外。

今年初,四川省阿坝州公安局公布了打击盗挖泥炭的典型案例,已有3案13人因非法采挖泥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召开湿地保护公益诉讼专题研讨会,并发布了一批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四川省检察机关督促保护若尔盖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案。

根据调查结果,科研人员还提出了保护泥炭资源的对策,包括科学界定泥炭保护开发界限、加强泥炭替代产品研发、加强泥炭基础研究等。

除了人类活动干扰因素外,气候也被视为干扰湿地的重要因素。“极端干旱或者短时间强降水,都会对湿地造成较大压力。”东北地理所副研究员薛振山告诉记者。水量丰沛与否,对植物的生长与固碳能力会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家继续探索。

生态系统的保护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在姜明看来,围绕着湿地,我们仍然有许多认知空白亟待填补。

记者注意到,在新版《中国沼泽志》中,科研人员将全国划分为5个沼泽分布区和17个沼泽区,并没有按照传统以行政单位来划分。“湿地是一个整体,为有效整体保护松嫩平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迫切需要打破原有保护地属地格局,建立跨流域、综合性的国家公园。”姜明说。

此外,随着湿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对专业人才的渴求也更加迫切。姜明告诉记者,相对来说,湿地的学科建设目前依然较为薄弱,起步晚、学科成熟度不高。直到去年,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才开始招收第一批湿地保护专业的本科生。

“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建设国家级平台,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湿地科学研究,凝练科研方向,汇聚科研力量,在推动学科发展的同时,为保护工作更上层楼打下坚实的基础。”姜明说。

星舟摆查包養網站渡人张明法与他的自闭症儿童教育航程_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郝岩)在茫茫人海中,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像遥远的星星,孤独地闪烁在自己的世界里。张明法,星舟康复中心主任,用自己的爱包養網排名心和智慧,成为了这些孩子和社会人海之间的“摆渡人”。

包養舟康复中心主任张明法[中国网/郝岩摄]

张明法的教育理念基于他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明白,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天赋和潜力。因此,他坚持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独特的教育方案。

因为深信每个自闭症孩子都独具潜力,他总能因材施教,精准地激发每个包養孩子的内在潜能。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有一个名叫田天的孩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養张明法回忆,这个孩子初来星舟康复中心时已经三岁,却仍然未能开口说话,但他对颜色和形状的辨识能力异常出色。张明法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开始教他拼拼图,从最初的四块,逐渐增加到八块,再到十二块。在拼图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只老虎的图案,张明法随即引导孩子:“老虎是怎么叫的呢?”孩子当时并未能回应,但张明法耐心地教他模仿老虎的叫声——“嗷呜”。当孩子下课后,终于发出了这声“嗷呜”,他的父母激动得泪流满面。在张明法的悉心教导下,这个曾经沉默的孩子不仅学会了说话,更展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赋,作品最终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展出,为自闭症儿童群体赢得了荣誉和尊重,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些孩子的无限潜能。

张明法是一位极具引导力和共情能力的教师,他始终用平等的视角对待每一位学生。“普通孩子在社交场合中可能会表现出羞涩或活跃的不同状态,但关键在于他们能够根据情境做出选择和调整。然而,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并不理解为何需要这样做。每件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都隐藏着难以想象的付出和铺垫。”在他眼中,每个自闭症孩子的努力都值得被看见和尊重。

星舟康复中心[中国网/徐林摄]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要学会关注、接纳和体会。”张明法表示,人们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渴望。“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自闭症儿童的教师就是摆渡人,尽管前路漫漫,但大手牵小手,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他说。

包養

星舟康复中心的集体教室[中国网/郝岩摄]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是一项长期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它要求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协同合作与不懈努力。张明法深知这一领域的艰辛,他坦言,当前自闭症儿童所面临的教育资源仍然十分有限,而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认知和理解也亟待加强。正因如此,他热切地呼吁更多人将目光投向这些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支持与援助。“在理解和接纳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到不伤害,让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能在温暖与包容的环境中成长。”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查包養經驗幕会_中国网

   

2024年3月5日(星期二)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

赵乐际:

各位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应出席代表2956人。今天的会议,出席2872人,缺席84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2024-03-05 09:03:20

赵乐际:

现在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

2024-03-05 09:03:30

赵乐际:

请全体起立。唱国歌。

2024-03-05 09:03:52

赵乐际:

请坐下。

2024-03-05 09:04:37

赵乐际:

各位代表:今天的全体会议有4项议程。

2024-03-05 09:05:07

赵乐际: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下面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同志作报告。

2024-03-05 09:05:46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4-03-05 09:06:07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2024-03-05 09:13:19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2024-03-05 09:17:28

中国网: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2024-03-05 09:17:35

中国网: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2024-03-05 09:17:49

中国网: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2024-03-05 09:18:05

中国网: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基本完成,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实际使用外资结构优化,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更为彰显。

2024-03-05 09:18:17

中国网: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稳步化解。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2024-03-05 09:18:30

中国网: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

2024-03-05 09:18:50

中国网: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

2024-03-05 09:19:39

中国网:

回顾过去一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成绩来之不易。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不仅实现了全年预期发展目标,许多方面还出现积极向好变化。特别是我们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积累了克服重大困难的宝贵经验。实践充分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2024-03-05 09:19:50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2024-03-05 09:20:07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针对严峻挑战和疫后经济恢复特点,我们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突出固本培元,注重精准施策,把握宏观调控时、度、效,加强逆周期调节,不搞“大水漫灌”和短期强刺激,更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用力,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围绕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政策,及时推出一批新政策,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政策利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贷款大幅增长。出台支持汽车、家居、电子产品、旅游等消费政策,大宗消费稳步回升,生活服务消费加快恢复。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制定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推动降低房贷成本,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制定实施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方案,分类处置金融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24-03-05 09:21:07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新动能

2024-03-05 09:21:23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新动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全面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支持先进制造业举措,提高重点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放宽放开城市落户条件,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6.2%。强化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有力开展抗灾夺丰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落实区域重大战略方面推出一批新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

2024-03-05 09:21:50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2024-03-05 09:22:01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出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方案,清理一批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分别推出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政策,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强违规收费整治。深化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改革。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完善吸引外资政策,拓展制度型开放。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共建国家贸易投资较快增长。

2024-03-05 09:22:47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2024-03-05 09:23:02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抓好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防治。加强生态环保督察。制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2024-03-05 09:23:24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2024-03-05 09:34:06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高度重视稳就业,出台支持企业稳岗拓岗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强化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做好“双减”工作,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100多万学生。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扎实做好流感、支原体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实施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提高优抚标准。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有效应对海河等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做好甘肃积石山地震等抢险救援,加强灾后恢复重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旅游市场全面恢复。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成功举办,我国体育健儿勇创佳绩。

2024-03-05 09:34:26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大力提升治理效能

2024-03-05 09:34:39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大力提升治理效能。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提高政府履职能力。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0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25部,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自觉依法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注重调查研究,努力使政策和工作符合实际、贴近群众。优化督查工作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有力推进金融单位、国有企业等巡视整改工作。创新和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狠抓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推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4-03-05 09:34:50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2024-03-05 09:35:02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金砖包養網心得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双边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03-05 09:35:12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包養行情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2024-03-05 09:35:26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2024-03-05 09:36:03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和重托

2024-03-05 09:36:15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重点领域改革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精神,消极避责、做表面文章。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然多发。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和重托!

2024-03-05 09:36:29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2024-03-05 09:36:45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2024-03-05 09:36:54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

2024-03-05 09:37:06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综合分析研判,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只要我们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定能战胜困难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

2024-03-05 09:37:21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4-03-05 09:37:34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03-05 09:37:44

中国网:

提出上述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2024-03-05 09:37:57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

2024-03-05 09:38:51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2024-03-05 09:39:03

中国网: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现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当向困难地区倾斜,省级政府要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2024-03-05 09:39:16

中国网: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2024-03-05 09:39:28

中国网: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实施政策要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掣肘。研究储备政策要增强前瞻性、丰富工具箱,并留出冗余度,确保一旦需要就能及时推出、有效发挥作用。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2024-03-05 09:39:37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03-05 09:39:46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系统观念,把握和处理好重大关系,从整体上深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继续固本培元,增强宏观调控针对性有效性,注重从企业和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着眼点、政策发力点,努力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更多为发展想办法、为企业助把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以发展思维看待补民生短板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根本上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靠改革。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2024-03-05 09:39:55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3-05 09:40:05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2024-03-05 09:40:53

中国网: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2024-03-05 09:41:08

中国网: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2024-03-05 09:41:20

中国网: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4-03-05 09:41:30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2024-03-05 09:41:40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2024-03-05 09:41:50

中国网: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2024-03-05 09:41:59

中国网: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2024-03-05 09:42:11

中国网:

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人才国际交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工作生活保障和表彰奖励制度。我们要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2024-03-05 09:42:22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2024-03-05 09:42:31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024-03-05 09:42:41

中国网: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

2024-03-05 09:42:56

中国网: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统筹用好各类资金,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2024-03-05 09:43:06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2024-03-05 09:43:19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4-03-05 09:43:30

中国网: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

2024-03-05 09:43:40

中国网: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出台公平竞争审查行政法规,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专项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题,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坚持依法监管,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2024-03-05 09:49:49

中国网:

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深化电力、油气、铁路和综合运输体系等改革,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包養網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

2024-03-05 09:50:14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

2024-03-05 09:50:25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024-03-05 09:50:47

中国网:

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优化跨境结算、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积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重大展会。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海关,助力外贸企业降本提效。

2024-03-05 09:50:56

中国网: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2024-03-05 09:51:06

中国网: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2024-03-05 09:51:17

中国网: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落实已生效自贸协定,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更多合作共赢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2024-03-05 09:51:26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2024-03-05 09:51:36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2024-03-05 09:51:47

中国网:

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完善重大风险处置统筹协调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提升处置效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2024-03-05 09:52:03

中国网:

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2024-03-05 09:52:15

中国网:

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加工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加强重点储备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撑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2024-03-05 09:52:24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03-05 09:52:34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2024-03-05 09:52:45

中国网:

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扩大油料生产,稳定畜牧业、渔业生产能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强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治理,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24-03-05 09:52:57

中国网:

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2024-03-05 09:53:07

中国网: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深化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加大农房抗震改造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4-03-05 09:53:21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2024-03-05 09:53:32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2024-03-05 09:53:41

中国网: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2024-03-05 09:54:00

中国网:

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抓好标志性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统筹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制定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完善配套政策。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2024-03-05 09:58:51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2024-03-05 09:59:01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024-03-05 09:59:11

中国网:

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组织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2024-03-05 09:59:21

中国网: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2024-03-05 09:59:32

中国网: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2024-03-05 09:59:42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024-03-05 10:00:02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03-05 10:00:12

中国网: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包養網排名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2024-03-05 10:01:14

中国网: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2024-03-05 10:01:26

中国网: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密扎牢。

2024-03-05 10:01:41

中国网: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等事业。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加大体育改革力度。做好2024年奥运会、残奥会备战参赛工作。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2024-03-05 10:01:51

中国网: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压实各方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范应对,加强气象服务。严格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2024-03-05 10:02:03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面履行好政府职责

2024-03-05 10:02:19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面履行好政府职责。

2024-03-05 10:02:29

中国网: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定政策要遵循规律、广聚共识、于法有据。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工作人员要遵守法纪、廉洁修身、勤勉尽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

2024-03-05 10:05:22

中国网:

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围绕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在抓落实上切实做到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大兴调查研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文件和会议,完善督查检查考核,持续为基层和企业减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广大干部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并切实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2024-03-05 10:06:51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

2024-03-05 10:07:04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2024-03-05 10:07:13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国防和军队建设

2024-03-05 10:07:23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和进步,人民军队出色完成担负的使命任务。新的一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抓好实战化军事训练,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构建现代军事治理体系,抓好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执行,加快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2024-03-05 10:07:55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港澳台工作

2024-03-05 10:08:03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2024-03-05 10:08:13

中国网:

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创民族复兴伟业。

2024-03-05 10:08:22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外交工作

2024-03-05 10:08:33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反对霸权霸道霸凌行径,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03-05 10:08:42

中国网:

李强最后表示,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2024-03-05 10:08:53

赵乐际:

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审查国务院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4-03-05 10:09:01

赵乐际:

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已经印发,请审查。

2024-03-05 10:09:26

赵乐际:

现在进行第三项议程,审查国务院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审查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2024-03-05 10:13:09

赵乐际:

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已经印发,请审查。

2024-03-05 10:13:14

赵乐际:

现在进行第四项议程,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议案。

2024-03-05 10:16:16

赵乐际:

下面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同志作说明。

2024-03-05 10:16:27

李鸿忠:

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2024-03-05 10:16:39

李鸿忠:

一、关于修法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2024-03-05 10:19:02

李鸿忠:

国务院组织法是关于国务院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也是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现行的国务院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根据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对国务院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作出规定,对于保障国务院依宪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了重要作用。施行40多年来,国务院组织法一直没有修改过。

2024-03-05 10:19:07

李鸿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大力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程,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党的二十大强调,“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必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重要内容载入国务院组织法,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精神和成果通过法律规定予以体现,进一步健全国务院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2024-03-05 10:19:25

李鸿忠:

(一)修改国务院组织法是新时代国务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2024-03-05 10:22:27

李鸿忠:

2018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载入国家机构组织法,健全党的领导的制度规定。修改国务院组织法的首要政治要求,就是明确国务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国务院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2024-03-05 10:22:38

李鸿忠:

(二)修改国务院组织法是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制度保障

2024-03-05 10:22:47

李鸿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国务院作为中央人民政府,是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产生的,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修改国务院组织法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明确中央人民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2024-03-05 10:22:56

李鸿忠:

(三)修改国务院组织法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方面

2024-03-05 10:23:07

李鸿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是国家一切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总源头,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宪法规定了我国各级国家政权机关的性质地位、设置产生、职权划分和相互关系,明确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同时明确规定:“国务院的组织由法律规定”。修改国务院组织法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2024-03-05 10:23:16

李鸿忠:

(四)修改国务院组织法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

2024-03-05 10:23:25

李鸿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需要根据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战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使之更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修改国务院组织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的制度创新成果和宝贵实践经验,与《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等制度规范做好衔接,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做好顶层设计、夯实制度基础。

2024-03-05 10:23:45

李鸿忠:

二、关于修法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工作过程

2024-03-05 10:23:57

李鸿忠:

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2018年宪法修正案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国务院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24-03-05 10:24:07

李鸿忠:

修改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贯穿修法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守正创新,注重突出体现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新时代国务院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坚持系统观念,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总体框架内与时俱进完善国务院相关制度。三是坚持依宪立法。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严格遵循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和规定。

2024-03-05 10:24:19

李鸿忠: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组织法修改工作。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有关问题的请示和汇报,为国务院组织法修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重要遵循。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国务院组织法修改工作。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国务院办公厅、司法部等部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了调适性修改,研究提出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

2024-03-05 10:24:41

李鸿忠:

2023年10月、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并决定将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常委会办公厅将修订草案印发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组织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修订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和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已经比较成熟。据此,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

2024-03-05 10:24:56

李鸿忠:

三、关于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

2024-03-05 10:28:39

李鸿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共20条,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2024-03-05 10:28:50

李鸿忠:

(一)增加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根据宪法规定,一是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二是规定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024-03-05 10:29:00

李鸿忠:

(二)明确国务院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要求,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修订草案增加一条规定,明确国务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依法行政。

2024-03-05 10:29:11

李鸿忠:

(三)完善国务院职权的表述。一是将国务院职权的表述修改为:国务院行使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职权。二是根据宪法,增加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2024-03-05 10:29:22

李鸿忠:

(四)完善国务院组成人员相关规定。一是进一步明确副总理、国务委员的职责。二是完善有关国务院组成人员的规定,增加规定国务院组成人员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三是将国务院组成部门领导人员统一表述为“部长(主任、行长、审计长)”。四是根据实践做法,明确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组成部门副职以及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负责人由国务院任免。

2024-03-05 10:29:31

李鸿忠:

(五)完善国务院机构及其职权相关规定。一是在法律中明确“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概念。二是明确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确定或者调整后及时公布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名单的程序。三是完善国务院设立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原则。四是与新修改的立法法相衔接,完善规章制定主体的规定。

2024-03-05 10:29:43

李鸿忠:

(六)健全国务院会议制度。一是增加规定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并对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公布作出规定。二是增加规定,国务院根据需要召开总理办公会议和国务院专题会议。

2024-03-05 10:30:02

李鸿忠:

(七)增加国务院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制度措施。一是国务院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二是国务院健全行政监督制度。三是对国务院组成人员的纪律要求。四是对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工作要求。

2024-03-05 10:30:11

李鸿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和以上说明,请审议。

2024-03-05 10:30:28

赵乐际:

各位代表:今天全体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进行完毕。现在休会。

2024-03-05 10: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