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完新的農機設備,本年種地更有底了,干農活還是得靠這些年夜農機。”備春耕時節,黑龍江省肇東市尚家鎮鴻儒現代農機專業一起配合社內,理事長薛鴻儒高興地向記者介紹,一起配合社本年新采購了拖沓機、播種機、年夜型鎮壓器等農機設備,本年計劃擴年夜種植規模,比往年提早一周開始做春耕準備。
經過多年發展,肇東市以農平易近專業一起配合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為重要情勢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肇東市是典範的農業年夜市、全國產糧年夜縣,有一起配合社2027家、家庭農場1819家。
作為糧食平安的踐行者、農平易近致富的引領者,肇東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生產方法,走出了一條具有肇東特點的新型農業發展之路。
“耕、種、防、管、收”一體推進,高產更高效
糧食單產晉陞工程離不開高產高效形式集成推廣。
“我們成立了巨成村經濟股份一起配合社,全包養網村1.1萬余畝地在村集體一起配合社實行集中托管,‘耕、種、防、管、收’一體式推進,往年畝產在2000斤以上。”向陽鄉巨成村黨支部書記、一起配合社理事長劉堂生向記者介紹。
巨成村不論是從備春耕物資,還是應用農機具種植,規模化形式都極年夜地下降了生產本錢。有了規模化基礎,這樣還可以和糧食收購企業談一起配合,謀求更高收益。此外,實行托管后還可以釋放出多余農村勞動力。往年,在地盤托管后,巨成村一部門村平易近選擇在一起配合社務工,別的一部門村平易近選擇了外出務工。
“以前種地是本身給本身打工,辛辛勞苦一年,如果碰到極端天氣,一年白忙乎。現在挺好,有一起配合社給我們兜底。”巨成村村平易近李艷軍說。
近年來,水包養網肥一體化技術在肇東獲得很好的推廣應用。肇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肇東市以新型經營主體為引領,在全市20個鄉鎮實施玉米單產晉陞工程,高標準落實20萬畝“水肥一體化+年夜壟雙行”技術。往年,肇東市糧食產量達到37.2億斤。五里明鎮東升村玉米單產晉陞示范田畝產更是達到2082.6斤,連續兩年摘得全省冠軍。
“科技+綠色農業”,有產量更有生態
本年中心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隨機應變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在位于東升村的包養中國農業年夜學肇東實驗站,中國農業年夜學地盤科學與技術學院傳授陳永正帶著學生對黑地盤進行測量。“我們的試驗田黑土層比較薄,大要只要25厘米,黑地盤保護火燒眉毛。”陳永對著泥土剖面標尺分析泥土層次劃分。
推動與院所一起配合,晉陞農業科技整體程度和焦點競爭力是肇東市鼓勵支撐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重要辦法。2021年10月,中國農業年夜學在東升村鑫伯利農機專業一起配合社設立肇東實驗站。“中國農業年夜學給我們帶來了先進技術,過往我們一起配合社采用傳統種植形式,雖然有現代化年夜型農機具助力,但包養網排名是玉米的產量還是不盡人意,現在畝產已經連續兩年衝破2000斤。”一起配合社理事長單玉恒說。
肇東市還奉行綠色種植形式,充足發揮冷地黑土優勢,制訂實施嚴格的農藥化肥減量計劃,加強農業面源淨化防治,奉行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的農業發展形式,晉陞農業生態效益。
“肇東市近年來在奉行綠色種植的同時,也為一起配合社、龍頭企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保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效益。好比,在定制農業上幫助具備規模和實力的龍頭企業尋求國內外中高端消費市場。”肇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范秀剛說。
聰明農業,會種地更“慧”種地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年夜數據等技術的普及,肇東市積極引導農業經營主體購置農業物聯網設備,應用智能化技術,助力聰明農包養網排名業升級,下降生產本錢。
在尚家鎮肇東市茗碩現代農機專業一起配合社,傳統農業正慢慢向聰明化轉型,導航系統已經應用于農機上,種地實現了無人駕駛。
“我們一起配合社新購置的拖沓機都安裝了無人駕駛導航系統,夜間也能作業,效力晉陞30%。此外,播種機還安裝了電控電驅系統,使得播種加倍精確,省往多余的鏈條,便利維修,年夜幅節約了時間和經濟本錢。”一起配合社理事長張春喜介紹,“以前導航系統只能走直線,現在曲線也能跑了,智能系統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不斷完美。今后,一起配合社還會繼續引進高科技裝備。”
在肇東市,聰明農業在高空經濟方面的應用更是迎來了飛騰。范秀剛介紹,往年全市不少種植一起配合社紛紛引進植保無人機開展作業。無人機進進農業領域后,年夜年夜晉陞了作業率,每畝節省人工費10元,一臺機器天天可以完成1000畝的作業面積。植保無人機可以對除草、噴藥、施肥等生產需求實現疾速響應,特別是當有蟲災出現,它能24小時作業,戰勝天然環境的束縛,應急才能更強,更便利快捷,有助于減少蟲害損掉,從而增添收益。
“隨著技術升級,一些高科技不斷應用于農業生產中。最明顯的感觸感染是‘三降三升’:降本錢、降風險、降勞力,升效力、升收益、升信賴。”肇東市農機事務中間生產科科長范秀勇說。
接下來,肇東市將繼續以加強高質量聰明農業發展為目標,示范和推廣“互聯網+”、農業年夜數據等技術應用,加強與農業科技服務公司、相關院校的產學研對接一起配合,盡力實現農業生產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為傳統農業插上科技的“同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