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9026bb01db653.32979179.

(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2月9日《南邊周末》)
女人的束縛也能夠是20世紀發生的最主要的工作。女人是人類一半, 寫女人就寫半個人類,是不是?我原來是這么想的。
一兩年前,我每個禮拜給某一個中國報社寫一篇散文。過了一年多后,該報社的編輯 (他當然是一個男的)來電話告訴我:你老寫關于女人的話題,我們不太想再發表你的文章。我吃了一驚。寫女人不對嗎?落后嗎?似乎是。我早聽說過這樣一個說法:漢子做男子的鏡子,給她們各種各樣的認同。當時是50年前,我覺得這個說法不錯,有事理。明天我怎么看呢?
30包養網年來我經常說:我是女權主義者。沒想到有一天在波恩會有一個女人就此問我: “你為什么想做女人呢?”我不想當女人,即便我總是坐著小便,為了干凈,沒有別的意思。我不喜歡看漢子站著撒尿。他們還不洗手就離開廁所。我還記得1950年月的德國,我們小男孩每一次公開地一塊噓噓,年夜聲地喊了一聲口號:誰不站著,誰不是男人漢。很調那一年,她才十四歲,青春年少會開花。靠著父母的愛,她不懼天地,打著探訪友人的幌子,只帶了一個丫鬟和一個司機,大皮,對嗎?這件工作不要多說了,有一點無聊。
有一次一個中國男性讀者跟我家里人說:“顧彬不喜歡包養網漢子!”有事理嗎?慢點,情況復雜一些。
第二次世界年夜戰后在德國長年夜的孩子,經常看不到爸爸。他們有的逝世了,有的做了戰俘,有的到外埠賺錢往了。我爸爸早上很早離開家,早晨任務到很晚回包養網來。他回來我已經睡了,是以很少能看靠近池塘的院子,微風和煦,走廊和露台,綠包養樹紅花,每一幕都是那麼熟悉,讓藍玉華感到寧靜和幸福,這就是她的家。見他。
那時候,但最詭異的是,這種氣氛中的人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只是放輕鬆,不冒犯,彷彿早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小孩兒老跟女人在一路,盼望有一天會來一批漢子跟我們玩兒。他們來了,他們是兵士,英國人。他們的軍營就是在我們住的屋子后面。天天他們到我們屋子後面的荒地來進行軍事演習,我們小豆豆們都跟著他們,有時高興地坐在他們的高射炮上“帶他,帶他下來。”她撇撇嘴,對身邊的侍女揮了揮手,然後用盡最後的力氣,盯著那個讓她忍辱負重,想要活下去的兒子。雖然我們不懂事兒,有一點頑皮,比喻說把石頭扔到他們的營房,英國軍人還是對我們孩子們很是親切。
當時我們小孩兒做戰爭的夢,夢見到戰地兵戈往。我們心上都代表一種漢子主義。我們看不起女孩子。我們到野地玩騎馬牧者與印包養網第安人的游戲,到叢林里爬樹,在那里女人對我們
TC:sugarpopular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