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河套平原地處黃河“幾字彎”的頂端,山水形勝、泥土肥饒,自古以來有著“黃河明珠”“塞上江南”的佳譽,今朝正在周全扶植黃河道域生態文昭示范區、防沙治沙模范區、古代高效農業集聚區、財產綠色轉型先行區、村落復興樣板區。近期,新華社記者深刻河套平原調研,發明了一個個活潑的綠色成長故事,深切體驗到本地在保護國度生態平安、食糧平安、動力平安等方面的擔負作為與凸起成績。
“塞外明珠”烏梁素海成為百鳥樂土
初夏時節,藍天白云映托下的烏梁素海碧波泛動,水鳥歡唱,佈滿勃勃活力。
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是黃河道域最年夜的湖泊濕地,它承當著黃河水量調理、水質凈化、防凌防汛等主要效能,是我國南方多個生態效能交匯區,是把持京津風沙源的自然生態樊籬。
內蒙古烏梁素海的景觀色。
眼下,不計其數只水鳥湊集在烏梁素海湖面,時而遊玩,時而尋食,浮現“飛鳥翔集、千叫百囀”的氣象。烏梁素海生態維護中間副主任高占飛說,每年開春以后,烏梁素海城市迎來大量留鳥,品種、多少數字不竭增添,此中包含斑頭秋沙鴨等國度重點維護野活潑物。
烏梁素海一向是黃河道域主要的天然“凈化區”。20世紀90年月以后,由于天然補給水量削減,加之工農業排包養網水等原因,烏梁素海湖內生態效能嚴重退步,水質一度好轉為劣Ⅴ類。
為從最基礎上維護修復烏梁素海生態,巴彥淖爾市由純真的“治湖泊”向體系的“治流域”改變,生態修復由“單要素”向“多要素”改變,實行一體化、綜合化修復管理。
烏梁素海生態維護中間主任包巍先容,在體系化管理下,內蒙古于2018年啟動烏梁素海流域山川林田湖草生態維護修復試點工程,實行生態補水、點源、面源和內源管理。在烏梁素海流域下游展開烏蘭布和戈壁綜合管理,在黃河灌區收受接管處置城鎮污水和產業園區廢水,斬斷點源淨化;周全展開“控化肥、控農藥、控用水、控地膜”四年夜舉動,削減農業面源淨化;實行生態補水、網格水道疏通、蘆葦加工轉化等工程,改良湖區水質,推進內源管理。
包巍說,為處理蘆葦天然糜爛后影響水質的內源淨化題目,巴彥淖爾市引進年產20萬立方米蘆葦刨花板生孩子項目,以烏梁素海湖區豐盛的蘆葦為原料生孩子環保無醛蘆葦刨花板,每年可耗費8萬多噸蘆葦,完成烏梁素海區域所有的蘆葦的有害化處置、資本化應用,進一個步驟施展蘆葦在湖區的“凈化器”“擋風墻”感化。
今朝,烏梁素海生態周遭的狀況全體惡化,生物多樣性連續恢復,每年在此遷移、滋生的鳥類達260多種,已成為留鳥主要的棲息地。
五原噴鼻瓜成“金瓜”
眼下,在地處黃河“幾字彎”頂真個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勝豐鎮,舉措措施農業園區蒔植的燈籠紅噴鼻瓜已陸續上市。最高每斤60元的“身價”,讓噴鼻瓜成為“金瓜”,帶動寬大蒔植戶增收致富。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勝豐鎮舉措措施農業園區蒔植燈籠紅噴鼻瓜。
走進噴鼻瓜蒔植戶張美珍家的溫室年夜棚,暖和潮濕的空氣裹挾著濃烈的噴鼻氣劈面而來,陽光透過年夜棚薄膜照耀在一人多高的瓜秧上,一個個光彩油亮、青綠豐滿的燈籠紅噴鼻瓜垂掛在葉蔓間,方才采摘上去的噴鼻瓜整潔擺放在紙箱內。
張美珍一邊采摘噴鼻瓜一邊說:“這些摘上去的噴鼻瓜早已被老客戶預訂,現有的噴鼻瓜求過於供。1個年夜棚占地1畝,種了2500株瓜苗,顛末嚴厲挑選,往除裂果等瑕疵品后,能收獲1500斤精選噴鼻瓜,每斤能賣到30元至60元,年支出能穩固在5萬元以上。”
張美珍共有7個溫室年夜棚,采用全年分批蒔植形式,完成噴鼻瓜分批上市。張美珍說:“我們蒔植舉措措施噴鼻瓜,每年在11月份育苗,從次年3月底開端上市,一向能賣到9月份,基礎完成平均生孩子,可以有用包管噴鼻瓜品德和蒔植效益。”
為種出高品德的噴鼻瓜,張美珍和丈夫屢次向專家進修噴鼻瓜蒔植技巧、病蟲害防控方式。張美珍說:“我們從育苗到采摘噴鼻瓜,全部旅程都有農技職員領導,輔助我們實時應用綠色防控技巧,下降病蟲害產生率,晉陞口感與品德。”
與張美珍一樣,噴鼻瓜蒔植戶胡三一家曩昔以種年夜田為生,每年純支出三四萬元,此刻他家種了2畝溫室噴鼻瓜,每年純支出總計達10萬元以上,噴鼻瓜支出占了全家總支出跨越七成。他說:“當局不只給我們新建的高尺度溫室年夜棚每畝補助2萬元,還不花錢設定農技職員領導、推行利用育苗移栽技巧,從而完成噴鼻瓜蒔植風險小、收益高。”
五原縣燈籠紅噴鼻瓜的蒔植汗青已有70多年,2014年取得國度農產物地輿標志掛號維護。位于河套平原的五原縣泥土肥饒,黃河水澆灌,加上充分的光照和較年夜的日夜溫差,培養了燈籠紅噴鼻瓜皮薄肉厚、噴鼻甜多汁的奇特口感。
五原縣農牧和科技局局長付志強說,為避免噴鼻瓜蒔植業呈現“一哄而上,瓜賤傷農”的情形,五原縣將噴鼻瓜作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點舉措措施農產物,推進尺度化生孩子基地扶植,同一蒔植形式,同一發賣渠道,不竭進步噴鼻瓜蒔植效益。
五原縣鼎力成長古代農業財產園,推行燈籠紅噴鼻瓜等特點農產物綠色蒔植技巧。勝豐鎮黨委書記李懷亮告知記者,該鎮新豐村已被認定為內蒙古自治區無公害農產物產地,并在國度農產物東西的品質平安追溯治理信息平臺存案,為噴鼻瓜貼上“綠色成分證”。
胡三說,本身生孩子的噴鼻瓜不只經由過程零售商發賣,還在線上平臺熱銷。憑仗奇特的地輿上風、嚴厲的品德管控和立異的財產形式,紅噴鼻瓜已成為本地農人增收致富的“金瓜”。
小瓜子成為年夜財產
全國每10粒葵花籽中約有4粒產自河套地域。近年來,河套地域依托資本上風,做年夜做優葵花財產,構成集研發推行、高深加工、購銷出口、不雅光游玩于一體的一二三財產深度融會財產鏈。
巴彥淖爾市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黃金蒔植帶”,水土光熱組合上風顯明,近年來年均蒔植葵花400多萬畝,占全國食葵蒔植總面積的一半擺佈。
內蒙古向日葵協會會長張永平說,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範圍化蒔植向日葵離不開好的種質資本。從2000年美國食葵雜交種子在巴彥淖爾推行蒔植,到巴彥淖爾種子企業、科研單元自立選育雜交種,再到此刻的高產物種三瑞9號上市,全市向日葵育種完成從種類雜交化、種類品德化到種類安康化的“演變”,為小瓜子長成年夜財產奠基基本。
就在方才開春之時,“中國葵花之鄉”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很多農戶曾經開端購置國產食葵種子,確保食葵蒔植能有好收穫。五原縣天吉泰鎮景陽林村村平易近劉明旺告知記者:“本年我預計種230畝葵花,選擇的種子仍是國產物種,正常情形下,畝均純支出能到達1800多元。”
記者訪問發明,本地葵花蒔植連續成長,直接帶動農產物加工商業的旺盛。在五原縣鴻鼎農貿市場,各家商貿企業正開足馬力挑選、加工瓜子,顛末往石、分級、色選等多道工序后,一顆顆豐滿、鮮亮的瓜子分裝進庫。
三胖蛋(內蒙古)食物科技團體無限公司加工瓜子。
三瑞農科公司總司理助理段東宏說:“我們經由過程成長訂單農業,樹立起牢固的‘公司+一起配合社+農戶’的運營形式,完成種包養網比擬業研發、收儲、加工、發賣全財產鏈成長,直接帶動1萬多戶農戶減產增收。”
好原料產出好產物。作為外鄉企業的三胖蛋(內蒙古)食物科技團體無限公司與科研單元結合展開全財產鏈一起配合,首創原味瓜子炒制工藝,顛末挑選、炒制、AI智能色選等219道工序,加工出一顆顆豐滿圓潤、光彩鮮亮的原味瓜子。
顛末多年成長,這家公司已成為瓜子財產範疇的龍頭企業,主營炒貨食物及堅果制品加工,繚繞瓜子打造出“下游種業端—中游加工生孩子端—brand終端”的全財產鏈形式,全年產能5.5萬噸,產值可達30億元。該公司董事長徐建興說:“三胖蛋已擁有343件常識產權,近200個新種類培養,獲國度級重點龍頭企業、國度級辦事型示范企業等聲譽稱號。”
據巴彥淖爾市農牧局局長孫立新先容,全市向日葵加工財產化龍頭企業已成長到120家。此中,國度級龍頭企業5家、自治區級35家。全市擁有“河套向日葵”農產物地輿標志產物1個、“五原向日葵”“巴彥淖爾向日葵”農產物地輿標志證實商標2個。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依托區位上風和特點財產集群,把外貿轉型進級作為推進葵花籽出口高東西的品質成長的主要切進點,不竭加大力度葵花籽出口基地扶植和brand培養任務。全市有葵花籽精選、籽仁加工外貿企業190多家,年出口額42億元。葵花籽、籽仁產物遠銷中東、西北亞、歐美等40多個國度和地域。
現在,河套葵花籽從通俗發展的小眾作物成為享譽全國的“網紅零食”,收獲“小瓜子撬動年夜財產”的亮眼成就。
一個古代化油田基地在突起
在湛藍的天空下,一座座鉆井架矗立在郊野中,一列列油罐車行駛在鐵路上,一噸噸原油“踏”上西油東送之旅。
內蒙古河套地域連續展開油氣勘察任務,打破石油勘察窘境,完成原油年產量從0到137萬噸的跨越,為推進內蒙古動力財產成長供給無力支持。
沿著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境內的242國道一路向前,可以看到巴彥油田原油鉆井平臺分布在公路兩側,50米高的鉆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隨同著機械轟叫聲,鉆頭徐徐向年夜地深處挺進。
巴彥油田鉆井正在生孩子原油。
在興華211X井鉆井平臺,鉆井隊隊長郭年夜剛批示工友們把一根根套管對扣、上緊、下進。郭年夜剛說:“我們履行全年、全天候任務制,班構成員輪番值守,1天最多要下進400多根鉆具、套管,每根長度10米擺佈,總長度到達4000多米。每一根套管下井都得特別設定,削減套管下進遇阻、漏掉風險,確保早日取得高產產業油流。”
巴彥油地步處河套盆地,2018年鉆探出第一口高產產業油流井,跟著原油勘察、開采、處置、運輸任務才能不竭晉陞,此刻已建成內蒙古西部首個年產百萬噸油田。
巴彥油田共有生孩子井300多口,日產原油超4000噸,天天都有大批原油經由過程地下管道、car 被輸送光臨河結合站停止過磅、脫水、化驗等處置。結合站站長姜新紅說:“我們嚴厲依照流程停止處置,確保發送到轉運站的每噸原油都是達標的。”
包養走進巴彥油田臨河結合站中控室,宏大電子屏上顯示實在時數據,員工輕點鼠標就能長途精準調控數十公里外油井生孩子參數。“全站400多臺智能儀表與自控裝配構建起智能體系,油壓、溫度、流量等數據每5秒刷新1次,異常情形會主動預警。以往跑現場至多需求半地利間,此刻動脫手指就能搞定。”姜新紅說。
天天清晨2點,一列油罐火車駛進巴彥油田原油轉運站后,任務職員在7米高的火車棧橋上開端加裝原油。跟著原油勻速注進油罐,他們在各個油罐之間往返走動,經由過程監督器輪番檢查各個油罐內的原油高度。
“原油運輸火車要給搭客列車讓路,我們只能在后三更裝油,趕在早上運走原油。我們用6個小古裝滿50多節原油罐車,每小我需求在1.5公里長的棧橋下去回走10多公里。”轉運站值班班長王曉騰說。
從2023年12月起,巴彥油田原油轉運站原油發賣停止了car 遠程運輸的汗青,所有的完成鐵路外運。轉運站應用智能體系停止原油卸車功課,進一個步驟進步原油發運才能和周轉效力,7小時可以裝原油2700多噸,單月最高運輸量衝破12.6萬噸。2024年,原油轉運站累計發運油罐火車500多列,輸送原油130多萬噸。
記者訪問發明,中國石油包養華北油田公司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持續安排10多口超6000米探井,單井單層試油最高日產跨越1000立方米。河套地域已投運結合站、轉運站、集輸管線、電力線路、輸油管線、鐵路公用線,進一個步驟晉陞油氣處置、運輸才能和效力。
今朝,河套地域隨機應變應用注氣、灌水技巧開闢原油,完成淺、中、深層油氣資本高效聯動開闢,同步推動地質勘察、鉆井、采油、空中工程,一座極新的數智低碳油田正悄然突起。
千年灌區的新進獻
作為全國三個特年夜型灌區之一的內蒙古河套灌區加速成長古代高效節水農業,經由過程扶植節水工程、嚴控用水總量等舉動處理洪流漫灌題目,在保證國度食糧平安、生態平安方面做出新進獻。
內蒙古河套灌區。近年來,河套灌區不竭推動信息化扶植,為灌區引水、供水、排水等用水一體化調劑插上“聰明化”同黨。本組圖均由新華逐日電訊記者 李云平 攝
4月7日上午10時,黃河三盛公水利關鍵工程北總干渠開閘放水,標志著河套灌區2025年春夏澆灌任務周全睜開。與此同時,在內蒙古河套灌區水量信息化監測中間,超年夜電子屏幕墻及時監測水利工程運轉情形以及澆灌渠道水位流量等數據,完成水利監管數字化。
近年來,河套灌區不竭推動信息化扶植,已建成2141處水位、閘位、錄像監控、渠道流量在線采集體系,為灌區引水、供水、排水等用水一體化調劑插上“聰明化”同黨。
跟著農業深度節水控水任務的展開,巴彥淖爾市慢慢完成從曩昔的洪流漫灌改變到此刻的節水澆灌。“2024年,我們對河套灌區326公里骨干渠道停止襯砌,骨干渠道襯砌率進步到55%以上,累計改良澆灌面積超400萬畝,農田澆灌水有用應用系數由2022年的0.478進步到今朝的0.530,完成持續兩年節水1億立方米以上。”巴彥淖爾市水利局局長王瑞強說。
跟著古代化灌區扶植的推動,巴彥淖爾市深刻展開農業節水增效舉動,錨定總量把持、定額治理、精準計量等焦點目的睜開攻堅,綜合實行工程節水、農藝節水、治理節水辦法,擰緊節水“水龍頭”,做活“水文章”。
記者在杭錦后旗陜壩鎮帳房村采訪時發明,5000畝小麥蒔植示范園區同一采用滴灌蒔植形式,分層施肥、精量收穫、滴灌毛管展設等工序一次性完成。園區擔任人劉偉說:“滴灌可將水肥一體精準澆灌到小麥根部,到達節水、水肥包養網價錢高效應用的目標。滴灌小麥在發展期內畝均用水320立方米,較傳統漫灌畝均節水約300立方米。”
據巴彥淖爾市農牧局局長孫立新先容,河套灌區正從“洪流漫灌”向“量水而行”改變,高效節水農業增進食糧豐收豐產。2024年,巴彥淖爾市食糧總產量達58.7億斤,此中玉米、小麥、向日葵、馬鈴薯均創自治區最高單產記載。
河套灌區將高尺度農田扶植與鹽堿地綜合應用、高效節水、農業面源淨化防治相聯合,同步design、同步實行、同步生效,構成“高尺度農田+N”整合形式,完成農業生孩子方法年夜變更。
記者在臨河區白腦包鎮高尺度農田示范區看到,主干道兩側分布著集中連片的耕地,灌渠、排水溝、防護林配套齊備。白腦包鎮黨委書記李強說:“我們實行高尺度農田扶植,將疏散蒔植的碎片化耕地改革成為‘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堿能降’的高尺度農田,畝均減產食糧10%以上。”
2019年至2024年,巴彥淖爾市累計扶植395.22萬畝高尺度農田,農業機械化、範圍化、財產化運營程度明顯晉陞。本年,巴彥淖爾市打算新增水肥一體化面積60萬畝,完成農業新增節水才能0.8億立方米以上。(記者劉偉 李云平)